在涠洲岛,他们用用“苗圃”和“人工授精”来繁育珊瑚
涠洲岛为火山喷发而成,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而这片造就了涠洲岛的火山岩,也成就了北部湾最北部的一大片珊瑚礁,也是我国南部海域分布位置最北的珊瑚礁。
正是绚丽多姿的珊瑚礁、海蚀、海积及熔岩等景观,构成了涠洲岛独特的“蓬莱”景观。涠洲岛,又被学者们称为珊瑚最北方的“伊甸园”。
涠洲岛珊瑚目前的基本状况怎么样?
涠洲岛珊瑚面临怎样的生存困境?
涠洲岛对于珊瑚生长有着怎样的独特环境?
涠洲岛珊瑚保护有哪些措施?
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涠洲岛珊瑚礁研究基地,和研究人员一起走近珊瑚,认识珊瑚,了解保护珊瑚的重要意义。
据介绍,珊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产生石灰质骨骼的造礁珊瑚,包括石珊瑚、苍珊瑚;一类是不能造礁的珊瑚,如软珊瑚、柳珊瑚和角珊瑚等。
软体珊瑚死后什么也不会留下,石珊瑚死后会留下坚硬的钙化物质,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珊瑚礁或珊瑚花,也即珊瑚的骨骼。
2017年,经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调查发现,涠洲岛有造礁石珊瑚10科23属41种,柳珊瑚4科12属14种。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王欣博士告诉记者,珊瑚礁对于维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珊瑚礁就像陆地的热带雨林,是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幼儿园,如果珊瑚礁被破坏了,一些海洋生物也会受到威胁。同时,珊瑚和树木一样,也有年轮,就像一份秘密档案,能记录气候、水质等信息。
“涠洲岛海域原有珊瑚覆盖度达到80%,但2001年至2002年经历了一次浩劫,珊瑚覆盖度锐减到40%左右。”王欣告诉记者,虽然造成此次珊瑚灾难的原因尚未明确,但海洋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正威胁着珊瑚的生长。
据调查,2017年,涠洲岛活珊瑚平均覆盖度为10.1%。生活垃圾、游船观光、潜水活动、摸螺捕鱼、采卖珊瑚、海域污染等诸多人类行为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珊瑚的生存。
涠洲岛活珊瑚覆盖率的降低,在全球海洋环境被破坏的大背景下,具有不可逆性。但涠洲岛又被学者们称为珊瑚的“避难所”“伊甸园”。珊瑚是热带海洋的动物,相比地球上其他的珊瑚生存海域,涠洲岛是一个北方的栖息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涠洲岛海域温度升高,会促进先前不能抵抗寒冷的珊瑚北移定居,也会成为一些受到高温威胁的热带珊瑚的理想避难所。
介于涠洲岛的天然地理位置和合适的海洋环境,保护涠洲岛海域现有珊瑚更显重要和必要。王欣和他的团队针对涠洲岛珊瑚礁现状开展了珊瑚礁生态恢复示范工程,用珊瑚苗培育和人工礁恢复相结合的无性繁殖法,以及原位收集珊瑚礁卵并孵化附着的有性繁殖法进行实验。
现在,王欣和他的团队已成功投放了200个鹿角珊瑚苗圃,约有珊瑚18000个。
用“苗圃”和“人工授精”来帮助涠洲岛的珊瑚恢复生机,任重而道远。
王欣告诉记者,无论研究者们怎么帮助珊瑚,最终决定珊瑚命运的,还是涠洲岛海域的环境,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每个人从点滴做起,自觉保护珊瑚,保护海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