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一、科普教育基地基本情况
原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海洋科学院北海办公区)分别于2017年、2022年和2023年被自治区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广西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基地” 、“第四批广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2024年被北海市认定为“北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研学基地”。北海办公区拥有行政办公楼和理学实验楼各1栋。拥有科研仪器设备464台套,价值1400余万元,野外基地两个。其中,竹林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位于北海市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内,基地建设规模为海域部分280亩,陆域部分83亩,包括工作及生活区、红树林生态养殖功能区、红树林人工湿地、滨海耐盐植物苗圃等。珍珠港滨海生态实验站位于广西防城港市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通过租赁改造建设了330平方米实验站综合用房和17亩实验虾塘。北仑河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实验站提供了约120亩的实验研究样地。是广西迄今第一个滨海生态实验站。北海办公区拥有广西科学传播专家5人;北海市科学传播海洋生态专家7人;广西生态学会生态科普讲师团成员2人。
二、科普教育基地硬件设施及装备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北海办公区建设了多个科普展示平台,在珍珠港滨海生态实验站和竹林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设置科普专栏,常年对公众开放,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野外实践基地。
1.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模拟生境室
结构:包含7组独立的模拟红树林、海草、珊瑚礁生境并实现温度、盐度、pH、光照等环境因子的精准控制的生境体系和包含红树林-海草-珊瑚模拟生境结构和展示生态连通性的标志性物种的生态连通性模拟生境。
目的:直观地呈现三大生态系统的生境和景观,展示生态系统连通性,开展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生物流动的研究。
2.滨海生态系统生物标本室
保藏红树、半红树、昆虫、鸟类和大型底栖动物和石珊瑚、软珊瑚、柳珊瑚等标本共计2538件,保藏种类476个。为大家更直观地认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提供机会。
3.野外滨海生态科普基地
科普基地构建了科普内容和场景、科普标识和导示牌、科普实践试验台和实训间。拥有“林蟹贝共生海水生物净化系统”、“红树林湿地生态养殖系统”、“虾塘红树林生态农牧场”、“红树林生态及气候模拟区”、“滨海耐盐植物苗圃”、“红树林育苗区”、“微型滨海湿地景观”等多个实地观察场景,持续对中小学生开放研学培训及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三.科普教育取得的成果
广西海洋科学院科普教育基地,作为一所现代化的海洋教育平台,融合了展览、教学和研究功能。我们希望通过直观的展示和互动体验,激发公众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并促进海洋保护意识的提升。
广西海洋科学院科普教育基地与厦门大学、广西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北海市实验学校、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等签署共建滨海湿地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基地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和探究等科普活动的公益服务,并不定期到学校开展科普讲座;每年接待来自区内外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团队和中小学学生夏令营或冬令营;2020年与北海市海外旅行社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基地开展科普研学教育活动,已经开展了两期活动,共4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无条件为NGO和环保爱好者提供科普场地,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
长期参加“广西科技活动周”、“世界海洋日”、“世界环境日”和“世界湿地日”等重要日子开展的主题科普活动。2018年参加广西科技“两周两展”,展示了虾塘红树林生态农牧场模拟系统“林贝蟹海水生物净化系统”。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二十八届广西科技活动周活动,展出了“虾塘红树林湿地生态农牧场”和“生态海堤”等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技术。2020年6月7日成功主办“世界海洋日 中国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网络研讨会”,促进了我国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与分享。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三十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作为广西科学院的代表性成果在高校院所展区展出。同时,在科普互动区,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通过视频播放、海报展示、标本展出等方式全方位展示珊瑚礁生态系统及其代表性物种,介绍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功能,普及了珊瑚等海洋生物知识,提高了公众对海洋生态环保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