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树林五周年纪念及工作展望

Published on: 2022-04-25 08:57
Read: 10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时强调,“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北海红树林(图片引自新华社)

五年来,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红树林的保护与恢复。2021年,党中央将“双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抓手,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红树林因具突出生态和碳汇功能而作用凸显。

五年来,中心在红树林保护与利用方面创新探索,针对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存在的问题,原创了“红树林地埋管道鱼类原位生态养殖系统”、“生态海堤”和“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三大技术,并集成为红树林滨海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出了“关于沿海废弃虾塘是恢复我国红树林的重要潜在空间”、“新造红树林验收时间”、“科学认识宜林滩涂”等科学观点和建议,被《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采纳。“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原理在中心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进行了大地实验及验证,入选了生物多样性中国履约成功案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重大专项《虾塘红树林生态农牧场构建与示范》和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创新基地的大型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红树林恢复试验野外温室及滨海野外生态观测与实验集装箱平台已落成并将运转。

2022年3月,中心范航清研究员作为广东湛江市市委邀请的唯一广东省外专家,参加了粤西退塘营造红树林调研活动及湛江红树林之城工作会议,提出了在在雷州开展“退塘建设红树林生态农场”建设示范的建议。受雷州市政府委托,中心正在开展《雷州市东海岸红树林湿地综合整治项目(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一期)初步设计》等相关工作。

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研究示范及成果推广

《雷州市东海岸红树林湿地综合整治项目(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一期)初步设计》野外调查及部分设计图

在习总书记视察北海五周年之际,中心及科研人员开展和参加系列活动,宣传中心践行习总书记嘱托的行动和成果。中心党支部/工会举办了中心党支部和工会联合举办首届“红树林杯”职工摄影大赛,共收到27名中心员工投来122幅参赛作品,作品展示了中心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展现了科研工作者积极向上的风采。

2022年4月18日,中心廖馨副研究员在北海市政府经济研究所做报告《利用北海红树林优势,打造生态经济品牌》,为北海利用好生态“金不换”的名片和将红树林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生态产业优势建言献策。

2022年4月19日,中心主任范航清研究员受邀参加了由红树林基金会和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东盟红树林修复与合理利用分享会”,在线向东亚及东南亚各国分享了“虾塘红树林湿地生态农场案例”。

2022年4月20日,范航清研究员参加了北海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北海市红树林资源保护情况座谈会”,为北海市红树林的科学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出谋划策。

2022年4月21日,范航清、邱广龙、廖馨、苏治南四人参加了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的揭牌仪式。范航清研究员被聘为研究院名誉院长,范航清、阎冰受聘为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邱广龙、廖馨、苏治南被聘为客座博士。在揭牌仪式后举办的“第一届岭南红树林学术论坛”上,范航清和邱广龙分别作了“虾塘红树林农牧场的设想与实践”和“生物多样性与蓝碳:红树林与海草床生态服务功能之对比研究”的大会报告。

2022年4月23日,潘良浩助理研究员在北海金海湾红树林进行了“海上森林-红树林”的科普讲座。

习总书记曾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中心将遵照指示,尊重科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为红树林、海草、珊瑚礁、盐沼及滨海植被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技支撑、原创技术与实践经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撰稿人:潘良浩

审稿人:周浩郎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