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观鲸记

Published on: 2019-04-17 15:32
Read: 3

4月6日,受巨鲸频繁造访涠洲的消息引诱,我兴致冲冲地登上了涠洲岛,期待一睹鲸鱼的尊容。

4月7日九时许,乘快艇驶出港口,向既定海域疾进。大雾消散的海面,波澜不惊,异常的平静,即便像我这样涠洲岛的常客也难得一遇。看来今天运气不错,可以免受晕船之苦。

说到鲸,人们脑海里浮现的是海洋中能喷出高大水柱的鱼形庞然大物。没错,鲸正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生灵。水的浮力,帮助鲸最早完成了从陆生哺乳动物向海洋最大哺乳动物的进化,体型似鱼,如鱼得水。它们比后来进化为海洋哺乳动物的儒艮、海豹、海象等以及正在向海洋进化的北极熊更接近于鱼,已完全无法脱离水生活。

古人对鲸不乏描述,庄周在其《逍遥游》写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里的鲲就是鲸,能化为鹏的大鱼是也。这些庞然大鱼,也曾被叫做“鲸鲵”,雄为鲸,雌为鲵。从班固开始,称之为“鲸鱼”。汉武帝曾雕刻两条石鲸,分别置于昆明池和太液池边,至今仍存。杜甫在《秋兴八首》中写到,“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想到自己会有幸见到传说中或记载中提及的海中神物,一阵激动。

“快看,它们在那! ”艇上的观鲸者闻声而动,顺着驾驶员指的方向望去。只见400米开外的海面上,两峰黝黑的背鳍一划而过。“哇,今天运气太好了,才到昨日见过鲸的海域,鲸就出现了”,艇上的鲸专家感叹到。快艇降速徐驶向鲸,越靠越近。鲸再次出水,如大象般呼哧哧的喘气声清晰可闻,头一露便又没入水中,随后背鳍划过海面。此时,我们离鲸已不足200米,快艇熄火,大家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鲸游过的海面。鲸有规律地出没,我们慢慢尾随,见到水中泛起细泡。一位专家说,这是鲸吐出气泡形成气泡网吓唬鱼群驱使它们聚集一起,然后集中吞食。话音未落,海面上突兀而起两张巨鲸的大嘴,夸张的打开,鲸嘴里外小鱼活蹦乱跳,企图逃出鲸鱼布满角质须的巨口。有幸逃脱的小鱼还未来得及逃远,鲸头贴水面一摆,再把漏网之鱼扫入嘴中。鲸大快朵颐后复没入水中,继续玩起气泡捕鱼的把戏。

所见的两头巨鲸,体长均10米开外,专家称之为布氏鲸,拉丁文为Balaenoptera edeni,《中国动物志》里名为鳀鲸。为什么叫布氏鲸呢?该名源自于其英文名,即Bryde's whale。Bryde是位挪威商人的姓,其全名叫Johan Bryde(约翰·布鲁德),是当时的一位船业大亨和捕鲸业主,也是当年挪威派驻南非的领事。十九世纪晚期,在Bryde的努力下,挪威在南非德班建立了一座现代捕鲸站。1913年,挪威科学家Ørjan Olsen,在仔细观察了在南非捕鲸站所见的十余头“塞鲸”后,使用Bryde的姓将鲸命名为Balaenoptera brydei,向Bryde表达敬意。而鳀鲸的拉丁文名则由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第一任馆长,苏格兰动物学家John Anderson(约翰·安德生)命名于1878年,叫做Balaenoptera edeni,以致敬英属印度缅甸领地前任特首Ashley Eden(阿什利·伊顿)爵士。那么,这两种不同拉丁名的鲸怎么又都叫做布氏鲸呢?一直以来,他们的形态特征都不甚清楚,常被误认为是一种。1950年,荷兰科学家G.C.A. Junge在比较了鳀鲸(B. edeni)和布氏鲸(B. brydei)的标本后,认为两种鲸是同种异名,皆冠以B. edeni之名。但事实上,这是两种存在区别的鲸。地理分布上,鳀鲸(B. edeni)多见于印太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布氏鲸(B. brydei)则遍布全球热带和温带海域。鳀鲸(B. edeni)偏好近海活动,布氏鲸(B. brydei)却多在远海出现。鳀鲸(B. edeni )个体小,布氏鲸(B. brydei)个体大。得益于科学进步,利用DNA技术已揭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鲸,存在基因的区隔。所以,布氏鲸(Bryde's whale)指的不是一种鲸,而是一类鲸。目前明确已知的有两种,即鳀鲸(B. edeni)和布氏鲸(B. brydei)。很可能还存在第三种布氏鲸。

两头鳀鲸时远时近,观鲸的小艇在平静的海面上徐徐跟进,艇上的观鲸者不舍得错过鲸出水的美妙时刻,着迷于它们从容的姿态和聪明的行为。

鳀鲸的到来,在涠洲岛、北海市甚至全国掀起了波澜,引人关注。它们来自何方?抑或就是生于斯长于斯?已知鳀鲸的踪迹遍布缅甸、孟加拉、印度、泰国、越南、中国的海域,日本南部海域、所罗门群岛、澳大利亚东西海域、菲律宾的苏禄海、新西兰北岛也有它们的目击记录。普遍认为,越南沿海是鳀鲸的家园。在越南沿海一些城镇或岛屿的鲸庙,目前仍供奉着鳀鲸的骨架,历经百年或几十年。可见,长久以来,鳀鲸常见于越南沿海。那么,北部湾也是鳀鲸的家园就不足为奇了。

据信,现存的布氏鲸约有10万头。涠洲岛布氏鲸的出现,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激起我们一些思考。不论是鲸出现乃环境改善之结果的断言,还是鲸出现乃环境良好之标志的推论,皆表明社会和政府正越来越关注并重视与我们发展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正深入人心并付诸行动。

鳀鲸,正如其名“鳀”所示,是以鯷鱼(凤尾鱼)等小鱼、小虾、小乌贼等为食的鲸。充足的食物是鳀鲸赖以生存的前提,是鳀鲸结缘涠洲岛的本因。当我们惊喜于鲸鱼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共赢才是人类应循的道路,也是唯一的出路。

布氏鲸,来逢其时,愿相安无事!

撰稿:周浩郎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