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一、平台基本情况
1.实验室简介
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英文缩写GKLMC)是广西科技厅2007年认定的第二批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地点在广西北海市。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邱广龙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张宜辉教授(杰青)担任。截至2024年9月,实验室固定人员共40人,专职秘书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16人,拥有博士学历9人;在读研究生5人,形成了一支以红树林、海草、珊瑚礁、盐沼和滨海植被为主要研究对象,专注子系统间的作用机理,开发保护和恢复方法,探索合理利用模式的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科研能力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全面提升,为北部湾海洋环境保护恢复与管理提供科技保障。
实验室拥有“广西特色海洋生态理学实验楼”一栋,用房面积超过2200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原值超1400万元。拥有科研基地/野外工作站2个,科学用海海域使用权280余亩。在竹林基地建成了集装箱工作平台265m²,玻璃温室160m²。建成广西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并开展了4年的连续监测;实验室以“广西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国家创新联盟”、“中国太平洋学会红树林海草研究分会”等平台为支撑,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研究科技创新平台。
2.实验室定位
以北部湾红树林生态系统演化的关键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研究为核心,以应用基础研究为基点,开展红树林及相关生境生态过程与功能、修复与管理、合理利用及生态监测评估研究,揭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在理论研究方面积极追踪滨海湿地科学的国际前沿,在应用研究方面面向国家需求和广西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主要研究方向
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议,实验室主要以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3个方向的研究:(1)红树林及相关生境协同演化;(2)红树林及其连通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3)红树林及邻近水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4.建设目标
至2030年,将实验室建设成为海洋生态学科广西一流的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红树林滨海湿地研究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北部湾区域滨海湿地科学创新基地、管理决策咨询智库、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