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碳汇与低碳工程研究中心
基本信息
(一)工程研究中心简要说明
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碳汇与低碳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
范围:北部湾经济区
主要内容:北部湾滨海湿地碳汇与园区低碳减排智慧监测工程研究
(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单位
牵头单位:广西科学院
合作单位:润建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产研院绿色低碳技术研究所、南宁师范大学、南宁欣鑫产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三)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内容
未来5年,工程中心依托广西科学院建设,联合润建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师范大学、南宁欣鑫产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挥各自的科研产业优势,整合广西滨海湿地碳汇及绿色低碳智慧监测技术应用资源,联合将围绕广西经济发展对所涉领域的以下方面技术发展需求及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开展研发,重点建立以下3个研究方向并开展相关工作。工程中心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广西典型生态系统碳汇智慧监测
针对广西滨海湿地的特点和功能划分,重点考虑滨海湿地红树林,贝类养殖不同研究对象不同状态的储碳方式与能力差异,找出其在广西的物种群落多样性及分布情况,发展并完善其固碳模式,利用遥感获取的生物量动态监测结果对陆域/海域典型生态系统进行碳汇能力的动态评估,系统掌握不同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演化趋势和碳汇通量,并分析滨海湿地不同生态系统和贝类养殖等过程的碳汇速率,从多角度、多方面探索更多人工固碳增汇途径和生态修复措施,建立因地制宜的人工固碳增汇模式,提出海陆统筹生态系统结构改造策略,构建广西自然碳汇数据库,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自然碳汇评估体系,助力广西实现碳中和目标。
2、广西典型高能耗场景碳排放智慧监测
以产业园区、数据中心两个典型高能耗场景为例,研发低能耗、易布设的电流、电能、二氧化碳排放等监测传感器,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碳排放计算模型等技术手段,通过对其运营过程中能耗和碳排放的监测及变化分析,研究建立具有时空特征的评估模型,实现园区及数据中心的整体能耗情况、排碳情况、内部企业排名、设备能耗排名等一体化管理,实现一张“碳”可视、“碳”管理和“碳”分析的碳排放智慧监测及管理,为制定产业园区、数据中心节能减排方案提供依据,优化能源和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绿色低碳的产业园区和数据中心建设,助力广西实现碳中和。
3、碳核算技术研究与模型研发
通过比较不同尺度下滨海湿地、产业园区和数据中心的碳排放结构,识别各个尺度的减碳重点;研究碳核算方法,分析碳足迹中碳排放较大的运营节点和环节,开展排放源鉴别、碳排放量化、碳排放清单创建、内外部核查等工作,建立碳核算模型,分析和寻找园区和数据中心的减排潜力。
(四)建设意义与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滨海碳汇与园区低碳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广西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大需求,以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推动绿色低碳减排发展为目标,重点解决滨海湿地碳汇能力、建筑工程碳排放等智慧监测及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开展空天地一体化遥感和人工智能/传感器互联技术等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研究,实现针对我区滨海湿地特色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建筑物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动态监测和通量估算。该创新技术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深度了解我区滨海湿地特色蓝碳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演化趋势和碳汇通量,探索更多人工固碳增汇途径和生态修复措施,建立因地制宜的人工固碳增汇模式,构建广西自然碳汇数据库,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自然碳汇评估体系,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实时掌握建筑物室内温室气体排放源的排放强度,探索其排放规律,并进一步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绿色低碳减排技术,建立健全建筑行业的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体系。另外,数据中心缺乏有效管理会造成运营成本上升,导致全球温室气体不断增加,随着数据中心排放量的持续上升,政府可能会为了减排而施加更大的压力。因此,建立数据中心碳排放的时空模型,综合提升数据中心计算和能源使用效率,可以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程中心的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我区绿色发展和生态强区的建设,为进一步实现我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同时,该技术还可以辐射应用于东盟国家,为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贡献可推广示范的先进技术。工程中心将建成为广西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双碳”智慧监测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技术源头创新策源地,成为支撑和引领广西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力量,促进广西数字经济、向海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效应,实现建设壮美广西和生态强区的伟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