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历年大事记
2024年
1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授予李鹏飞同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以表彰他在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以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突出贡献。李鹏飞同志作为广西海洋科学院副院长、广西水产生物技术与现代生态养殖重点实验室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高效健康养殖产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致力于水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工作。
1月25日,广西海洋科学院南宁办公区在院机关3楼会议室召开2023年度“海科之星·杰出贡献奖”表彰大会暨“新春生日会”。职工们欢聚一堂,共同总结2023年的工作成绩和经验,展望2024年,立足新起点,开局谱新篇。
2月5日,广西科学院桂科院人字〔2024〕10号决定任命陈瑞芳同志为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兼职副院长。
2月26日,自治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黎宁带队到我院慰问广西海洋科学院“桂科学者”创新团队E岗陈默副研究员,并向我院科技工作者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2月28日,广西科学院桂科院干〔2024〕2号文决定,免去范航清同志的广西海洋科学院院长职务。
3月15日,印发《关于调整内控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
4月9日,甘肃省科学院办公室主任任文斌一行4人到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地林研究中心)调研,实地考察了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南宁、北海办公区和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实地考察了海水养殖繁育中心和红树林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详细了解了我院科技支撑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引领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成果,就改革发展体制机制、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让、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等进行交流。
5月21日,中国兽医协会第一届水生动物兽医分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负责人工作研讨会,广西海洋科学院李鹏飞研究员受聘担任中国兽医协会水生动物兽医分会副会长。
5月24日,广西科学院桂科院干〔2024〕10号文决定任命郁二蒙同志为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院长。
6月8日,柬埔寨皇家科学院院长宋杜(SOKTouch,正部级)一行6人在广西科学院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饶为国和北海市副市长段炳德等人的陪同下来我院北海竹林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参观,并和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范航清研究员等交流。
6月7日,北海市副市长乔毓前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慰问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范航清,向他致以节日问候。
6月24日,广西海洋科学院在Nature旗下期刊《NPJ clean water》(JCR1区;IF2023=10.4)在线发表了题为“Microorganism-mediated denitrogenation of aquaculture systems provoked by poly-β-hydroxybutyrate (PHB)”的研究论文,广西海洋科学院郁二蒙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论文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2400504)等项目的资助。
6月2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到广西科学院慰问原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波研究员。作为广西海洋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陈波长期从事海洋环境、海洋动力学等研究工作。刘宁、蓝天立走进广西海洋科学院实验室,与陈波亲切交流,询问了解科研进展、成果转化有关情况,对他在海洋领域发挥的专业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并为他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勉励他保持党员本色,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和领军作用,继续带领团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场景,为广西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刘宁、蓝天立走访了北部湾微藻种质资源库和广西水产生物技术与现代生态养殖重点实验室,听取了研究人员关于北部湾微藻种质资源库建设、名贵海水鱼类石斑鱼种苗规模化繁育体系研究和推进广西海洋渔业科技创新工作有关情况汇报。自治区领导王维平、农生文、周异决及钟得志,南宁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慰问。
6月28日至7月3日,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法人由范航清变更为郁二蒙,并完成法人章更换。
6月,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刘文爱研究员成功认定为南宁市D类高层次人才。
7月1日,中国民主促进会湛江市委员会主委李广利一行10人至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进行红树林专题调研,调研内容包括红树林修复保护、种养耦合、生态产业等方面的工作新模式。
2023年
1月19日,戴圣生同志被任命为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2月13日,海南林业科学研究院一行6人来访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3月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南宁师范大学和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共同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北部湾红树林湿地变化高分遥感智能提取与修复保护空间优化研究”(U21A2022)项目研讨会在北海举办。该项目于 2021 年 12 月获批立项,项目总经费 261 万元。
3月10日,广西科学院桂科院干(2023)7号文决定任命邱广龙同志为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副院长。
3月12日,广西海洋科学院周浩郎研究员在北海金海湾红树接待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承森一行4人来访。
3月14日,广西海洋科学院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广西海洋科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3月24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冯旭文处长、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海洋预警预报处蔡引伟副处长一行到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汇观测与红树林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经验交流。
4月13日,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研究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工会副主席单巍、海岸带地质室副主任赵广明研究员、杨士雄副研究员、苏大鹏工程师和张尧博士一行6人到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调研。
4月14日,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徐天、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李谦率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台山市自然资源局和林业局人员组成的考察组一行11人到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调研。
4月17日,印发《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关于成立内部管理部门的通知》。
5月3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承担的广西创新驱动专项课题“虾塘红树林生态农牧场构建与示范”(桂科AA17204074-2)被批准通过验收。项目可支配经费843万元,负责人范航清研究员。
5月19日,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南宁广西科学院机关大楼前举行。
5月19日,海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与合作处、高新技术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等部门和单位领导一行到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创新基地考察和调研。
5月23日,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要参与起草的2项国家标准《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4部分:海草床生态修复》(GB/T 41339.4-2023)(排名第三)和《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GB/T 42631-2023)(排名第四)于2023年5月23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 2023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5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朝闻天下》、《新闻晚高峰》等栏目先后对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海草生态修复工作进行了特别报道。
6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政康率领由自治区林业局、特邀专家、广西林业设计院和中国铁塔广西分公司代表一行14人组成的调研组到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中心)开展调研座谈。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广西海洋科学院(红树林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涠洲岛海域开展珊瑚礁的移植修复试验。
6月25日,中共广西海洋科学院委员会批准中共广西海洋科学院第一党支部第一届委员会由王欣、邱广龙、宋超、陶艳成4位同志组成。邱广龙同志任党支部书记,王欣同志任纪检委员,宋超同志任组织委员,陶艳成同志任宣传委员。
6月30日,南中国海及其周边海域首部海草床生物水下生态图志《Flora and Fauna of Seagrass Beds in and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专著提供了上述物种的详细介绍和高清生态图谱,填补了全球海草床生态系统原位监测的知识空白。全书以英文编撰,为南中国海及其周边区域面临严重退化的海草床保留了珍贵的文字和影像记录,并为世界海草床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和关键科学信息。我院邱广龙研究员为该书副主编。
7月4日,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要参与起草的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国家标准《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4部分:海草床生态修复》(GB/T 41339.4-2023)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7月6日,广西科学院与深圳中禾红树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启了红树林科技与社会资本结合,探索红树林碳汇与海洋生物多样性市场价值实现的新征程。
8月2日,印发《广西海洋科学院纵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8月3日,中共广西海洋科学院党委2023年第4次党委会议研究同意聘任邱广龙同志为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9月25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设计和监造的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海堤生态化建设案例作为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的八个国际案例之一,在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上由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向世界联合发布。
9月25日,印发《关于成立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10月23日,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召开第二届广西涉海资深专家咨询会
11月3日,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邱广龙研究员成功认定南宁市第35批高层次人才(C类)。
11月3-4日, “广西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小高地”亮相中国—东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小高地围绕红树林滨海湿地一体化保育模式开展攻关,旨在实现红树林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将红树林生态经济做成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11月8日,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港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烟台大学海洋学院、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领导和专家一行13人,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秦松副所长带领到广西海洋科学院考察和调研。
11月23日,广西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吕郁彪一行到防城港市就广西海洋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相关项目开展调研,对合作企业积极与我院相关团队联合开展科技创新表示充分肯定,同时,激励我院创新团队继续努力,扩大技术示范面积和加强产业化应用。
11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自治区科协主席黄日波,率调研组到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北海办公区调研。
11月29日,广西科学院桂科院干〔2023〕13号文决定任命李鹏飞同志为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副院长。
12月4日,由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报送,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推荐的“动植物协同演化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一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
12月11日至12日,广西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吕郁彪一行赴烟台大学和烟台相关水产养殖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北部湾海洋产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科研骨干参与调研。
12月11日,印发《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北海办公区财政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12月13日,生态环境部张志峰副司长到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考察工作,北海市副市长孙环志等陪同。
12月19日,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被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命名为第四批广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
2022年
1月13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召开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由中心党支部书记范航清主持,班子成员阎冰、四名支委委员参加了会议。广西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吕郁彪,人事处副处长陆兰天到会指导工作。
1月21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张力一行6人到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看望慰问中心主任范航清研究员。
3月11日,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委委员林志华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调研基层统战工作。广西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吕郁彪陪同调研。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范航清,创新基地主任、北海市九三学社副主委谭凡民接待林志华一行并参加座谈。
3月25日,根据《关于召开2021年度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的通知》(桂科院机党〔2022〕3号)相关要求,中心党支部组织召开了2021年度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员民主评议。会议由支部书记范航清主持,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会议。
4月2日,经中国生态学学会十届八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批准41人组成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六届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其中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邱广龙担任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文爱、潘良浩担任委员,史小芳担任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任期五年。
4月29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与广西铁山东岸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称“东岸公司”)签订《铁山港东岸码头低高程滩涂红树林特种修复试验》技术服务合同。
5月,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周浩郎研究员所著《海底热带雨林珊瑚礁》和黎广钊研究员所著《第四纪火山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开展的“2022年广西十佳科普读物大赛”中分别获二等奖和优秀奖,推荐单位为广西科学院。
6月8日,在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暨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 当天及前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地理•中国》、《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第一时间》和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卫视》、《广西新闻》、《新闻在线》、《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对中心珊瑚礁生态修复成果进行特别报道,向全国电视观众介绍了中心珊瑚礁生态修复的具体工作。
6月10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承办了由广西科学院主办的“广西科学院直属机关‘我邀明月颂中华’爱国诗词诵读比赛暨清廉桂科院建设系列文体活动”,活动在中心的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举办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6月15日, “全国低碳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海草科研团队在广西北海竹林监测站点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向全国电视观众展示了海草团队的科研工作内容。
6月28日,广东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凌锋率广东省政协、广东省林业局等单位人员组成的考察组一行11人来访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促进蓝碳生态系统建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言资政”专题调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黄远山及广西政协、广西林业局、广西海洋研究院、北海市林业局等单位6名人员陪同调研。
7月16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吴慧莹博士申报的“菟丝子寄生对三叶鱼藤的影响及机制”获广西科技厅青年创新人才科研专项资助,经费20万元。
7月21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周浩郎、莫竹承、邱广龙、王欣、李斌五人入选“广西科学传播专家”。
8月31日,广西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元昌安、党组成员、副院长饶为国、科技处处长吴军华、合作处处长黎贞崇一行四人到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和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公司调研,并与两个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座谈。
9月1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范航清等著的《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科考报告》和刘文爱等著的《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鉴》获得中国太平洋协会颁发的“2022年国家级优秀海洋图书”称号。
9月22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会长屈强、秘书长谢春华和咨询评估部副主任马卿隆在广西科学院科技处处长吴军华、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主任/北部湾海洋产业研究院院长赖俊翔等人的陪同下到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调研。
10月10日,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九三学社北海市委员会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在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举行了科普教育基地挂牌仪式。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主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彭健铭,中共北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陆海生,自治区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专职副主委葛春啟,九三学社广西区委副主委、北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海市委员会主委蒋兆娟,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博士等领导出席挂牌仪式并为科普基地揭牌。
10月11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被命名为第二批广西海洋科普与意识教育基地。
11月23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获聘广西首批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团体成员。
11月28日,经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办会室批准,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与广西科学院内设的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整合设置为广西海洋科学院,为广西科学院管理的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挂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牌子,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2名。
12月16日,范航清同志被任命为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院长。
2021年
2021年1月,中心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模拟生境投入运行。
2021年3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洲在北海市政协主席毛艳琼的陪同下到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进行考察。
2021年9月,刘文爱作为科技界代表,廖馨作为九三学社代表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北海市委员会委员。
2020年
2020年1月3日,自治区政协主席蓝天立走访慰问了范航清,代表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家班子,向他致以诚挚问候和节日祝愿。
2020年1月17日,中心编著的《红树林》被评为2019年度海洋优秀科技图书。
2020年8月23-29日,中心协办国家人社部批准和资助的“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的保护、监测与生态修复”高级研修班在北海召开。
2020年11月,中心人员参与编写的报告《广西如何将生态优 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策研究》获得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20年12月22日,中心与广西大学联合培养的首位博士研究生苏治南毕业。
2019年
2019年2月25-26日,范航清陪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赵龙到 广西钦州、北海调研红树林保护修复情况。调研组先后来到钦州茅尾海红树林、北海山口红树林和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调研,听取了关于红树林的品种、生长习性等方面情况介 绍,详细了解红树林保护修复现状。
2019年3月6-8日,范航清参与CCTV1《焦点访谈》“如何拯救红树林”节目录制。
2019年3月9日,中心参与完成的“亚热带特殊生态环境系统 中未培养微生物新酶基因资源挖掘和功能鉴定”项目获2018年 度广西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中心为第二完成单位,阎 冰研究员为第三完成人)。
2019年5月22日,在广西科学院金城院长和防城港市骞兴超 副市长陪同下,著名企业家王石一行考察了珍珠港滨海生态实验站。
2019年6月4日,中心与北海市实验学校共建“滨海湿地科普 教育基地”在中心举行揭牌签约仪式。
2019年6月15-20日,中心协办的“第四届国际鲎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在钦州和北海召开。
2019年6月,中心受北海市中极人民法院委托,对中国生物多 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起诉合浦县白沙镇独山白沙大海塘 和泰盛石场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进行环境损害评估。
2019年7月30日,中心著的《红树林》获2019年广西十佳科普读物大赛一等奖。
2019年8月26日,中心被授予“红树林保护和恢复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019年9月12日,范航清获2019年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荣誉称号。
2019年9月26日,中心牵头联合申报的“广西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人才小高地”获批(桂组通字〔2019〕85号)。
2019年10月25-28日,中心以中国太平洋学会红树林海草分会(本中心为挂靠单位)名义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红树林学术研讨会”在宁德召开。
2019年10月29日,向原国家海洋局申报的“受损红树林生态恢复生态定位监测研究站”通过自然资源部评估优化,以“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纳入了自然资源部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序列(自然资办发〔2019〕45号),由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四所和中心联合共建。
2018年
2018年5月3-6日,中心承办第十七届“中国生态学大会红树 林分会场(南京)”。
2018年5月30日,北海市副市长卓英子在第二个“全国科技 工作者日”慰问范航清并为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2018年6月1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 新基地项目补充合约签署。
2018年6月18日,范航清共同撰写的论文《中国红树林保育 的若干重要问题》(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56卷 第3期)获评为优秀论文。
2018年8月16日,中心被广西科技厅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 区成果转移示范机构”。
2018年8月31日,中心人员参加全国电视台“改革开放40年全媒体大调研”活动的红树林科普宣传活动。
2018年10月,中心编著的《我们的广西—红树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18年10月12日,中心红树林生态恢复与合理利用技术研究 团队获得首届“广西创新争先集体奖”。
2018年11月1日,中心人员(通讯作者)共同撰写的论文 《中国海草的多样性、分布及保护》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评选的2017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
2018年11月20日,中心参与的国家海洋局项目获2017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8年12月,中心在2018年八桂科普大行动工作考核中,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2018年,中心被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
2017年
2017年1月19日,中心与广西大学海洋学院签订了科技研发 应用与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2017年1月25日,北海市副市长陈维一行来访慰问中心主任 范航清博士。
2017年2月6日,中心党支部到合浦县曲樟乡璋嘉村开展以新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调研活动。
2017年4月6日,中心参与完成的“区域红树林动态监测与空间演变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中心排名第二)。
2017年4月8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正式揭牌运行。
2017年4月25-27日,中心党支部赴桂林兴安党校开展主题为“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精神、重树理想信念”的红色教育 培训。
2017年9月8日,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田中次郎教授来访。
2017年9月15-17日,中心与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红树林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2017年9月17日,范航清连任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7年9月,范航清续聘为“广西第六批特聘专家”。
2017年10月28日,范航清参加央视大型访谈节目《我有传家宝-北海扬帆话丝路》的录制。
2017年11月1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学者Matthew Ada ms来访。
2017年12月15日,中心被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
2017年12月,中心人员著的《北部湾广西海陆交错带地貌格局与演变及其驱动机制》(海洋出版社)出版。
2016年
2016年5月19日,范航清获得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6年6月10日,王颖院士访问珍珠港滨海生态实验站和中心。
2016年7月6日,“中国太平洋学会红树林海草研究分会”获 批准成立,依托单位为中心,中心主任范航清研究员担任学会理事长。
2016年8月25-27日,中心主办第十五届中国生态学大会“红 树林可持续利用研究”分会场。
2016年8月27日,中心与厦门大学环境生态学院共建的“北部湾海洋环境与滨海湿地联合研究中心”挂牌。
2016年9月10-12日,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中心召开,17位专家参加此次会议。聘任广西大学海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余克服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教授为副主任。
2016年10月18-20日,中心与世界自护联盟(IUCN)共同主办的“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越交流研讨会”在北海举办。
2016年12月16日,中心珍珠港滨海生态实验站正式启用。
2016年12月27日,中心参与完成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5年
2015年3月,中心人员著的《广西北部湾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现状与挑战》(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5年8月23日,中心与香港观鸟会合作共建的“鸟类研究联合培训中心”挂牌。
2015年8月25日,中心与清华大学共建的“生态学科研与教学基地”挂牌。
2015年8月25-26日,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红树林学术研讨会”在北海举办。
2015年,中心参与《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工程实施规划》编制,负责红树林湿地相关工作。
2015年,中心获“公益北海2015年度支持公益机构”称号。
2014年
2014年6月25日,中心制定的地方标准《红树林生态健康评价指南》DB45/T 1017-2014 获批。
2014年8月30日,范航清为自治区党委常委科普红树林。
2014年10月8日,中心与广西师范学院合作建立的广西高校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挂牌。
2014年10月,广西特色海洋生态理学实验楼完成全部建筑安 装并已付使用。实验楼中实验室的实验台已于8月份购置安装完 毕,10月份完成相关研究室的搬迁。
2014年11月,中心人员著的《潮间带海草的生态恢复》(中 国林业出版社)、《乡土盐沼植物及其生态恢复》(中国林业出版 社)、《人工生境创立与红树林重建》(中国林业出版社)和《海 岸重要植物及其保育》(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2014年11月,中心范航清参与编写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 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3-2030)研究报告》获广西壮 族自治区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3年
2013年2月16日,范航清被聘为广西第二批特聘专家。
2013年2月22日,广西红树林保护重点实验室获准更名为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2013年3月,中心人员著的《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湿地海洋动物图谱》(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3年4月9日,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和因斯布鲁克大学药学院共30名师生来访。
2013年4月18-19日,中心举办“广西涠洲岛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湿地调查监测培训班”。
2013年7月24日,中心主办的“桂台海洋生物多样性保育交流会”在北海召开。
2013年10月18-25日,美国新罕布舍尔大学Fred Short教授和韩国釜山大学Kun-seop Lee教授来访。
2013年11月15日范航清代表北海市出席中央电视台“中国 十大魅力湿地”颁奖典礼。
2013年11月18日,在海口召开为期三天的“全国第六届红树林学术研讨会”上,范航清博士当选“中国生态学会全国红树林 研究学组”主席。
2013年11月20日,中心与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 科技园区项目”入园合同。根据合同,中心将在园区内建设“广 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并开展红树 林及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生态利用及生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示范。
2013年12月18日,广西特色海洋生态理学实验楼落成。实验楼建筑面积2200m,能为中心和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提供约1500m的实验室面积。
2013年12月,中心承担的“遥感支持下的北海市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及其资源特征研究”项目获北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年
2012年5月7-8日,广西红树林保护重点实验室首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中心召开。16位学术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选举黄邦钦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韩维栋教授和阎冰研究员为副主任。
2012年5月,中心主持完成的广西北部湾海草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项目获北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年6月21日,“红树林和海草生态系统保育与生态监测”特聘专家岗位获准在中心设立。
2012年7月,中心人员著的《广西红树林害虫生物生态特征与综合防治技术》(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2年7月23-27日,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研究院科学家Michael Alexander Kendall和David Lowe来访。
2012年9月20日,范航清被聘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
2012年10月3日,中心申报的地埋式管网自更新滩涂管网鱼 类养殖系统专利获批。
2012年10月19日,中心“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通过复评审。
2012年10月29-31日,中心承办了由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APFNet)主办,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东亚海 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PEMSEA)、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 O)、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协办的 “亚太地区红树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激励机制研讨会”。与会人员共55名,其中有来自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缅甸、越南、柬埔寨、泰国的14名外籍代表。
2012年12月1日,中心人员编著的《基于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管理实践》(海洋出版社)出版。
2012年12月18日,广西特色海洋生态理学实验楼动工,工期为160天。
2012年,珍珠港野外工作站落成。
2011年
2011年1月1日,中心首次主持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技术体系与决策系统研究示范”。
2011年1月6日,广西特色海洋生态理学实验楼项目立项(桂发改投资[2011]25号)。
2011年3月12日,泰国农业大学两名学者来访开展为期两周的红树林生态经济学研究。
2011年4月18日,邓朝亮被国家海洋局聘为国家级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专家
2011年4月23日,广西财政厅领导一行9人莅临指导。
2011年4月,中心统稿编辑的《多方参与的经验及展望》出版(海洋出版社)。
2011年4月,中心编著的《中国亚热带海草生理生态学研究》出版(科学出版社)。
2011年5月23日,何斌源、邱广龙赴德国不莱梅大学热带海洋生态学莱布尼兹中心(ZMT)培训4周。
2011年5月26日,中心被国家海洋局确定为无居民海岛使用论证推荐单位(国海岛字【2011】337号)。
2011年7月1日,中心与广西大学共同培养的研究生韦江玲、潘良浩、吴黎黎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11年9月5日,周浩郎赴德国波罗的海研究莱布尼兹研究所参加第二次中德“北部”项目研讨会。
2011年10月25日,中心主持的“广西红树林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年11月,中心为北海市创建园林城市提供生物多样性现状与规划、湿地现状与规划技术支撑。
2011年11月15日至2011年11月25日,范航清、周浩郎随广西科技考察团访问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研究院、英国南极考察研究 所、芬兰图尔库。与普利茅斯海洋研究院就进一步开展“海洋污染快速评估”的交流与合作达成了口头协议。
2011年12月20日,中心举办成立20周年庆活动及晚会。
2011年,中心红树林原位生态养殖基地在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建成。
2010年
2010年3月12日,中心与德国不莱梅大学热带海洋生态学莱布尼兹中心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心举行。
2010年3月15日,中心与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研究院合作开展海洋污染快速评估(RAMP)技术培训。
2010年4月30日,中心中标“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生态恢复工程”项目。
2010年5月30日,阎冰、戴培建、赖廷和赴德国不莱梅大学热带海洋生态学莱布尼兹究中心培训3周。
2010年7月1日,中心与广西大学共同培养的研究生周茹琼、杨艳、邓秋香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10年7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院士莅临指导工作。
2010年9月1日,中心与广西师范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招收硕士研究生。
2010年10月21日,中心被国家海洋局列入第一批海岛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单位。
2010年11月10日,中心承办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委员会2010年年会(广西北海)。
2010年11月,中心编著的《滨海药用植物》出版(湖北科技出版社)。
2010年11月21日,中心邱广龙和石雅君赴泰国普吉岛参加2010年世界海草大会。
2010年11月27日,中心邱广龙和石雅君在泰国董里参加第九届国际海草生物学研讨会。
2010年12月3日,邓朝亮被列入国家海洋功能区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编制《钦州茅尾海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报告》。
2010年12月,红树林原位生态养殖地埋式管网自更新滩涂生态养殖系统专利申请。
2010年12月,中心中标“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管理GIS系统”项目,开始承担广西海洋局海草生态监控区业务化监测任务。
2009年
2009年3月12日,中心与不来梅大学热带海洋生态学莱布尼兹中心共同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心举行,德方4名科学家和广西红树林11名科研人员作了研究报告。
2009年4月,中心编写的《中国海草植物》出版(海洋科技出版社)。
2009年5月18-22日,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研究院海洋污染评估专家Tim Fileman和David Lowe在中心进行海洋污染快速评估(RAMP)培训,中心11名科研人员参加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2009年5月,范航清被聘为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聘期三年。
2009年7月1日,中心与广西大学共同培养的研究生李森、何琴飞、张秀国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9年8月28日,邓朝亮被评为全国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先进个人。
2009年11月27日,中心与德国不来梅大学热带海洋生态学莱布尼兹中心合作开展的“人类变化下北部湾海岸生态系统地球 化学通量的红树林作用”项目在不莱梅签署。
2009年11月,中心编著的《广西主要红树林虫害及其天敌》出版(广西科技出版社)。
2009年12月,中心建立环境变化与生态响应实验室。
2009年12月,范航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委员。
2008年
2008年6月7日,阎冰在南宁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
2008年7月1日,中心与广西大学共同培养的研究生石雅君、 李蕾鲜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8年7月11日,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海草专家Fred Short教 授来访并共同监测海草。中心加入国际海草监测网络SeagrassNet。
2008年7月20日,日本国东京成蹊大学加藤茂博士访问中心并到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场所检查红树林恢复情况。
2008年8月28日,柬埔寨戈公省省长率柬埔寨红树林管理和科研专家团来访,考察UNEP/GEF扭转南中国海及泰国湾环境退 化趋势项目——防城港示范区并学习项目经验。
2008年10月10日,东盟5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 和菲律宾)红树林专家来访,考察UNEP/GEF扭转南中国海及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项目——防城港示范区并学习项目经验。
2008年10月17日,中心在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区建立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响应永久监测站。
2008年10月18日,中心完成广西县际间海域勘界(五条六段)。
2008年10月,中心在北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海洋生物多样性知识展览室。
2008年10月,中心受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委托开展涠 洲油污泄漏事件调查。
2008年11月12日,德国波罗的海研究莱布尼兹研究所和不来梅热带海洋生态学莱布尼兹中心的科学家访问中心并洽谈合作事宜。
2008年12月16日,中心获得海域使用论证资质(乙级)。
2008年12月,中心编写的《中国红树林国家报告》(英文版)由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印刷发布。
2008年12月,全球海草监测网中国北海监测站执行机构在中心建立。
2007年
2007年2月7日,广西科学院院长黄日波莅临指导。
2007年2月11日,广西省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温卡华看望中心主任范航清。
2007年4月29日,周浩郎、莫竹承和邱广龙参加为期15天的“UNEP/GEF扭转南中国海及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项目马来西 亚槟城“红树林可持续管理”培训班。
2007年7月1日,中心与广西大学共同培养的研究生郑杏雯、彭胜、陈利洪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7年7月1日,中心所承担的UNDP/GEF/SOA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的“北海红树林童声合唱团”的成立。
2007年7月2日,广西红树林保护重点实验室获准在中心建立(桂科计字〔2007〕65号文)。
2007年7月9日,北京自然博物馆、广西科学院和中心共同组织的“海边有片红树林”科普展览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
2007年8月30日,中心与北海市林业局共建的珍稀濒危植物繁育基地在北海林场挂牌成立。
2007年9月6日,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红树林湿地论坛”在 广西北海举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与红树林湿地有关的保护与管理机构、科研院校、非政府组织和红树林社区的2 03位代表参加了论坛并通过了“中国红树林论坛宣言”。
2007年11月14日,广西区政协代表莅临指导。
2007年11月17日,意大利专家团来访,了解钦州大学协作单位情况。
2007年12月29日,吴世海获第6批次“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桂发〔2007〕33号文)。
2006年
2006年1月,中心承担广西广西重点生态区综合调查(GX90 8-01-01)项目和广西红树林和珊瑚礁等重点生态系统综合评价(GX908-02-03)项目。
2006年3月21日,英国广州领事馆科技官员来访中心并洽谈科技合作事宜。
2006年4月16日,英国大使馆科技参赞和普利茅斯海洋研究院 Mike Kendall博士访问中心并就合作开展海洋污染快速评估技术 培训达成协议。
2006年6月13日,范航清参加中心所承担的UNDP/GEF/SO A“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分包合同签署仪式。
2006年7月1日,中心与广西大学共同培养的研究生曾聪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6年10月,谭凡民、周浩郎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海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2006年11月17日,德国波罗的海研究莱布尼兹研究所科学家访问中心。
2006年11月23日,中心实验室获得国家计量认证资质认定。
2006年12月13日,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7人参加在三亚召开的东亚海大会。
2006年12月31日,中心在中心建立广西滨海濒危与珍稀植物数控快速繁育温室。
2005年
2005年1月5日,日本国东京成蹊大学加藤茂博士访问中心并就合作开展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项目达成协议。
2005年4月21日,UNEP/GEF扭转南中国海及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项目——防城港示范区项目文件在防城港签署。
2005年5月17日,广西大学、广西科学院海洋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挂牌成立,开始合作共同培养滨海湿地学科硕士研究生。
2005年7月1日,中心与广西大学共同培养的首位研究生邱广龙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5年7月14日,中心实验室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2005年7月,中心编著的《山口红树林滨海湿地与管理》出版(海洋出版社)。
2005年12月15日,广西林学院与中心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计划在中心启动。
2004年
2004年3月11日,越南人与生物圈(MAB)委员会领导、专家来访。
2004年5月8日,苏纪兰院士来访,检查并指导“UNEP/GEF南中国海项目中国红树林专题”项目的执行。
2004年8月22日,莫竹承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厅选拔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在中国林业大进修1年(桂人办发〔2004〕73号文)。
2004年10月26日,中心被确立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增挂“广西海洋环境与滨海湿地研究中心”牌子(桂编〔2004〕85号文)。
2004年11月9日,阎冰入选2003年度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桂人函〔2004〕488号文)
2004年11月,范航清当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政协委员。
2003年
2003年1月,范航清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2003年6月8日,中心防城港江平巫头滨海生态过渡带科研基地在防城江平巫头村万鹤山巡逻站建立。
2003年12月,何斌源被中组部等四部委选拔为广西首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进修1年。
2003年12月,范航清任广西大学林学院特聘教授。
2002年
2002年8月25日,范航清被任命为中心主任(桂科院人字〔2 002〕6号文)。
2002年9月1日,范航清开始在广西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2年12月,范航清主持的“山口红树林系统特征及其合理利用方案研究”项目获得2002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01年
2001年8月28日,中心成为独立法人(桂编字〔2001〕58号文)。
2001年9月,中心中标“UNEP/GEF南中国海项目中国红树林专题”项目并成为项目执行机构。
2001年10月9日,为广西红树林造林普查培训班提供技术培训。
200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心组团参加第三届全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学术研讨会和林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庆贺会。
2001年11月18日,范航清参加在越南河内举行的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MAB/Ecotone东亚研讨会。
2001年12月27日,范航清参加林业部主办在深圳召开的“全国红树林建设座谈会”。
2000年
2000年10月,范航清编著的《红树林——海岸环保卫士》出版(广西科技出版社)
2000年10月,中心参加的“北仑河口综合整治研究”项目获2000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0年10月,中心为处理合浦闸口毁红树林建虾塘事件提供科学数据。
1999年
1999年1月3日,范航清、黎广钊获第4批次“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桂发〔1999〕2号文)。
1999年5月,范航清出访美国考察佛罗里达鲁克利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
1999年5月21日,中心协助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报道了合浦闸口“毁林事件”。
1999年夏季,中心指导广西大学绿色营开展广西红树林徒步行。
1999年夏季,中心为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保护区提供技术支撑。
1999年夏季,中心完成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加入人与生物圈(MAB)保护区网络的国际申请技术报告。
1998年
1998年2月18日,范航清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8年6月,中心参加“98飞越蓝色海岸”和“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
1998年9月25日,范航清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 层次人选
1996年
1996年6月,范航清参加广西科委组织的马来西亚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考察。
1996年10月18日,范航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1995年
1995年7月,范航清、梁士楚主编的《中国红树林研究与管理》出版(科学出版社)。
1993年
1993年11月20日,中心承办的中国首届红树林生态系统学术研讨会在北海召开,“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快速恢复 研究”验收会同时召开。
1993年11月,《广西科学院学报第九卷第二期——红树林论文专辑》出版。
1993年11月,范航清参加在香港召开的“亚太红树林生态系统研讨会”。
1993年,中心参与编写国家海洋局牵头起草的《中国红树林保护行动计划》。
1992年
1992年3月,范航清参加国家海洋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持的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揭牌仪式。
1992年3月,范航清参加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召开的第四届国际湿地大会。
1991年
1991年12月20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简称中心)正式成立(桂编局〔1991〕161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