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4
    水产饲料是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支撑,但我国长期面临鱼粉等核心原料进口依赖度高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脂饲料因其能够有效减少鱼粉用量而受到行业关注。然而,高脂饲料易导致石斑鱼生长性能下降和肠道功能受损,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技术瓶颈。 我院海洋生物资源与海水增养殖团队近期针对胆汁酸调控机制展开系统性研究,重点探究不同胆汁酸对摄食高脂饲料的珍珠龙胆石斑鱼肝脏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脂饲料(HL)组相较于对照组(C)显著增加肝脏脂质沉积和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甘氨胆酸(GCA)干预虽扩大了胆汁酸池规模,但加剧了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和丙二醛水平,同时提高戊酸浓度(P<0.05);牛磺胆酸(TCA)表现出显著保护效应:有效降低脂质沉积、炎症因子表达和丙二醛水平,提升抗氧化酶活性,并调控己酸和戊酸浓度(P<0.05);胆酸(CA)干预对肠道菌群结构影响有限,但可降低戊酸浓度(P<0.05)。研究进一步揭示,不同胆汁酸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
  • 2025-10-20
    近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布2025年全国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现代渔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参与的全部10项疫病检测项目均获“满意”评价。 本次验证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实施,涵盖鲤春病毒血症、对虾玻璃苗弧菌病等水产疫病检测,全国297家单位参与,仅有287家单位通过验证。团队凭借标准化操作流程和精准的分子检测技术,在病毒分离鉴定、病原核酸检测等关键环节实现零误差,成功获得2026年国家及省级疫病监测计划实验室备选资格,为广西水产苗种检疫、疫病防控提供了权威技术背书。 此次全项通过验证,标志着我院在水生动物疫病检测能力达到国家级水平。未来广西现代渔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将依托2025年获批建设的中国农业农村部水产和畜禽养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聚焦深远海养殖疫病预警和跨境水生生物安全两大方向,加快构建覆盖东盟的区域性疫病联防联控网络,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部署要求,为海洋强国和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nb...
  • 2025-09-30
    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是热带海域中开发潜力最高的海参种类,是极少数兼具食用、药用及生态价值的水产物种。同时,作为热带海洋牧场的关键物种,其通过摄食、同化、生长以及呼吸排泄等关键生理生态过程以及生物扰动,对海底营养元素循环与能量流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在热带海洋生态系统中起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我国,糙海参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南部海域。然而,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攀升,野生糙海参遭遇过度捕捞,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濒危物种,其生态功能也因种群衰退受到影响。因此,开展糙海参人工养殖,不仅是解决市场供给、保护野生资源的关键,更是修复热带海洋牧场底栖生物群落、恢复牧场生态功能的重要路径。 当前,我国南方糙海参养殖仍面临技术瓶颈:热带海域水温波动大,幼参适宜生长水温阈值不明确导致成活率低;性别鉴别困难制约人工繁育效率;加之养殖模式尚未成熟,养殖技术推广不足,尚未形成商业化养殖生产体系,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也无法为热带海洋牧场建设提供稳定的增殖放流苗种支撑。...
  • 2025-07-18
    7月16日,应我院副院长、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邱广龙的邀请,南开大学王鑫教授与天津大学李楠教授一行来我院访问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专家简介:深耕环境领域的杰出学者 王鑫教授(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及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他在环境科学领域成就斐然,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 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总被引次数超13000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多项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转化。其成果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与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Scopus 青年科学之星、国际水协会(IWA)首创水星奖等国际荣誉。王教授现任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副主编,同时担任国内外多个知名期刊编委。 李楠教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入选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工程”和天津大学“北洋学者...
  • 2025-07-06
    2025年7月1日下午,应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邀请邀请,集美大学关杰耀教授作题为《中国鲎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的专题讲座,报告在我院北海办公区理学楼311报告厅举行。 关杰耀教授是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广西八桂青年学者,长期从事鲎类的种群资源保护与修复研究。讲座围绕中国鲎和圆尾蝎鲎的分布现状、不同时期的行为习性及栖息地偏好,系统介绍了鲎与红树林、潮沟、潮间带等典型滨海生态系统的生态关系,并简要概述了当前在增殖放流与栖息地保护方面的主要研究思路与实践进展。关教授还回顾了团队近年来在鲎类保护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呼吁在未来工作中加强生态修复与科学管理的协同推进。报告内容紧凑、信息丰富,既有理论深度,也具实践指导意义。 我院副院长、重点实验室主任邱广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廖馨,以及多位科研骨干与青年学者共同参加了讲座。在交流环节,现场科研人员就相关科研技术和保护策略积极提问,互动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此次讲座不仅展现了鲎类保护研究的最新进展,也为广西滨海生态系统保...
  • 2025-06-09
    近日,自治区科协公布了2025年广西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托举对象名单,我院李嘉禧、高艳侠、覃向谋、曹晶晶、覃星5名青年博士入选。 “青托工程”是自治区科协精心打造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面向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及交叉学科领域,重点支持从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前沿引领技术探索、现代工程技术创新及颠覆性技术攻关的一线青年科技人才。 李嘉禧博士 高艳侠博士 曹晶晶博士 覃星博士 覃向谋博士 此次入选是对我院人才工作的认可,未来我院将持续培育青年才俊扎根广西,为科技创新筑牢人才根基。五位博士表示,将以严谨学术态度深耕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现代渔业科技领域,为我院在海洋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蓬勃青年力量。 撰稿:科技与成果转化科 刘旭佳...
  • 2025-02-10
    1月17日,广西海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南宁市顺利举行,学会负责人、理事、监事参加会议。会议聚焦学会发展关键议题,为推动广西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与力量。 会议现场   会议由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广西海洋科学院院长郁二蒙主持。会上,为更好地规范学会管理工作,各位理事围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会员服务、对外合作等工作领域职责划展开了讨论,初步达成广西海洋学会负责人管理分工共识,最终明确各学会负责人职责。同时,会上全票通过聘任广西海洋科学院博士/高级工程师蒙奕奕担任学会副秘书长的提议,为学会高效运作提供组织保障。 郁二蒙主持会议   会上,全体理事审议了《广西海洋学会成立分支机构的方案》《广西海洋学会分会管理办法》《广西海洋学会奖励办法》,并就广西海洋学会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参与服务广西海洋事业发展及帮助企业和政府解决现存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学会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 会议最后,广西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广西海洋学会理事长吕郁彪作会议总结。他表示,学会将广西各涉海企事业单位凝聚起来,搭...
  • 2025-01-20
    为提升我院科研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撰写能力和思路技巧,提高国家基金项目书质量,以进一步提高申报获批率,广西海洋科学院于2025年1月17日(周五)上午8:30,在16楼会议室召开了“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题培训会暨申报动员会”。此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各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以及拟申报项目科研人员等近130人参加会议。 首先,科技与成果转化科的姚胜勋高级工程师对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政策及变化要点进行了详尽解读。他系统地介绍了最新的申报指南、评审标准以及注意事项,旨在帮助科研人员及时掌握政策动态,从而更精准地定位和规划自身的科研项目。随后,李鹏飞副院长带来了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构思与申请策略》的专题培训报告。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李副院长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成功案例,并详细论述了撰写项目书的时间安排和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项目书,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他的分享不仅增强了科研人员对基金申报的认识,还激发了大家的创新思维和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