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8日上午,柬埔寨皇家科学院院长宋杜等一行考察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就现代水产养殖、红树林的修复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友好交流。 在海科院副院长邱广龙的带领下,宋杜院长一行在滨海创新基地调研了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跑道式养鱼装置、热带滨海植物温室及科普展厅,并听取了范航清研究员关于虾塘红树林生态工厂的背景、特征和前景的报告。报告中,范航清指出红树林是履行《气候公约》、《生物多样性》和《湿地公约》的战略资源,老旧池塘是修复红树林的一个主战场。海科院从2017开始研发“虾塘红树林生态工厂”(简称生态工厂)创新技术体系,在退塘还林的同时实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价值。该技术体系将部分池塘面积修复为红树林,同时实现局部水域集约化养殖、潮沟和林下湿地自然增殖,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蓝碳,减少了养殖污染排放。此外,生态工厂还为科普研学、生态旅游、海洋大健康、特种装备、智慧管理、科研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新平台。东南亚沿海有大量因历史原因砍伐红树林后遗留的废弃虾塘...
-
8月2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到我院北海办公区进行交流座谈。双方围绕海洋领域科研合作、碳汇技术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海洋战略研究室主任张涛认为,海洋碳汇潜力挖掘需跨区域、跨学科合作,广西海科院在海洋蓝碳研究方面优势显著,希望携手开展碳汇、碳储量等等研究工作。我院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分享了在红树林碳汇、滨海湿地固碳能力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要进一步推动红树林和珊瑚礁固碳作用研究。双方达成一致的合作共识。 会议最后,我院珊瑚礁团队负责人王欣陪同介绍了我院的标本馆、珊瑚房、微缩滨海湿地等科普设施。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为双方搭建了高效的沟通桥梁,不仅加深了对彼此科研实力与发展方向的了解,更为未来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双方将积极推进合作细节的落地,力争在碳汇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科研成果,共同书写海洋科学研究与生态保护的新篇章。 撰稿:王傲 图片:曹晶晶 ...
-
近日,中山大学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养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勇教授、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陈华谱教授率队到访广西海洋科学院,围绕“名特优海水养殖鱼类苗种高效繁养技术体系研究与市场化推广”主题开展粤桂联合科技攻关合作洽谈,并赴防城港现代渔业种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实地考察。 座谈会上,双方就海水鱼类苗种繁育技术优化、病害防控、生态养殖模式及市场化推广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张勇教授指出,粤桂两地水产资源互补性强,联合攻关可加速突破种苗繁育“卡脖子”技术,助力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陈华谱教授强调,产学研协同是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需结合两广市场需求精准布局推广策略。广西海洋科学院副院长李鹏飞研究员表示,此次合作将整合粤桂科研优势,为区域海水养殖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专家团队一行深入广西海洋科学院防城港科研基地,实地观摩了石斑鱼、金鲳鱼等名贵鱼类的苗种繁育车间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对基地在良种选育、循环水养殖等领域的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双方就基地标准化建...
-
为深化渔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升级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张殿昌一行4月14日下午到我院开展合作交流。院长郁二蒙,副院长李鹏飞出席座谈会。 在郁二蒙院长的陪同下,张殿昌副所长一行首先参观了广西科学院展厅,详细了解了广西科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布局及重要科研成果。参观过程中,来宾对我院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赞赏。 之后进行座谈交流,南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处长明俊超系统介绍了该所的基本情况、渔业基地建设及近年来的重要科研成果。朱克诚副研究员重点介绍了在黄鳍鲷、卵形鲳鲹等北部湾经济鱼类育种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我院科技与成果转化科副科长刘旭佳全面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科研进展、对外合作成果及科普工作成效。南海水产研究所领导对我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双方围绕成果转化的具体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郁二蒙院长和李鹏飞副院长结合院部实践经验和本单位政策导向,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双方重点讨论了双方已立项科研项目的合作基础,确保项目顺利...
-
2025年2月19日上午,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海洋渔业学院副院长徐俊龙一行4人到访广西海洋科学院。徐俊龙副院长一行首先参观了广西科学院展厅,广西海洋科学院党委书记戴圣生详细介绍了广西科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布局,并重点介绍了海洋研究板块的发展脉络和科研成绩。 随后,双方进行座谈交流。徐俊龙说明了此次来访的目的,表达了在海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广西海洋科学院开展合作的意愿。广西海洋科学院科技与成果转化科副科长刘旭佳全面介绍了单位的基本情况、科研进展、对外交流合作以及科普工作,展示了我院在海洋科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丰硕成果和强大实力。会议由广西海洋科学院院长郁二蒙主持。 参会人员围绕合作的具体领域、合作模式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戴圣生和郁二蒙表示,愿意与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推动海洋科技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最后,双方就合作协议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续开展深入合作奠定基础。此次座谈交流为广西海洋科学院和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了沟通合作的桥...
-
2024年11月11日,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与内设的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携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和深圳市中禾红树林科技有限公司在北海举办了广西滨海湿地联合数字实验室签约和揭牌仪式,标志着广西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的保护与恢复进入了一个新赛道。 滨海湿地位于海陆交错带,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地,能有效防护海岸,具有净化水质、碳储存和文化旅游等多种生态功能。截至2023年6月底,广西在保护与修复滨海湿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完成滨海湿地整治修复面积2641公顷,其中包括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096公顷;整治和修复岸线165.43公里。然而滨海湿地位于海岸带,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容易出现生境退化和物种多样性降低等问题。此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落实保护和修复滨海湿地生态的同时,如何科学评定地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也是目前滨海湿地研究的难点之一。广西滨海湿地联合数字实验室将围绕上述科学问题,开发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的生态退化预警与防控技术,建立生态保护修复与蓝碳经济生态价值评价体系,推动广西滨海湿地的科学研究、生态...
-
2024年7月19日,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及海岸带碳汇系统减缓实践交流会在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北海办公区召开。此次会议议题是中德气候变化合作项目“支持实施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内容之一。 会议现场 会议由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副院长邱广龙研究员主持。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院长郁二蒙研究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陈志华副主任,以及气候分析研究所Ian Tellam、Paul Recknagel等分别发言。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邱广龙研究员、潘良浩副研究员、苏治南助理研究员以及深圳中禾红树林高科技有限公司蒋辉总裁分别对海草生态系统碳汇研究、红树林碳汇研究、红树林蓝碳生态工厂、红树林可持续利用等内容进行了汇报。与会人员就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北海办公区和红树林创新利用与恢复创新基地、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 ...
-
2024年5月29日,北海市科技局在市北部湾广场隆重举办了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北海活动主场展示(创新成果展示·科普互动展示)活动。本次展览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旨在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推动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开幕式上,北海市科技局局长覃燕妮发表了讲话,她强调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参与此次活动的科研机构、教育单位和企业表示感谢。覃局长提到:“科普展览是推广科学文化的重要平台,不仅能够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还能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更能为我们的下一代开启探索科学世界的一扇窗。” 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市各大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的最新科技成果,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环境保护、新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展览通过互动体验、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让参观者亲身体验科技带来的变革。 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应邀参加了本次展览,以海报、实物展示和互动体验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