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壤群落健康监测技术规程》等两项团体标准通过审定,标准赋能红树林保护高质量发展!

作者: 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发布于: 2025-06-05 10:34
阅读: 31

5月28日,由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牵头起草,广西壮族自治区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标准化协会等单位联合参与编制的两项团体标准《白骨壤群落健康监测技术规程》《无人机投掷大花菟丝子防治红树林鱼藤技术规程》,顺利通过由广西标准化协会组织的专家审定。

    来自广西大学、广西标准技术研究院、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河池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南宁飞得更高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认真听取了标准起草单位的工作汇报,并对标准文本逐条逐款进行了严格审查与深入论证。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两项团体标准是在充分调研、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经系统试验与实践验证制定而成,技术路线科学,结构合理,内容规范,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白骨壤群落健康监测技术规程》和《无人机投掷大花菟丝子防治红树林鱼藤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将为提升白骨壤群落健康监测水平和红树林鱼藤防治能力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对推动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具发达的指状呼吸根,适宜生长于贫瘠、裸露的沙质潮滩,被誉为红树林的“先锋树种”。作为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防线,白骨壤在减缓风浪冲击、稳定海岸线、保护海堤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鱼藤(Derris trifoliata)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常见乡土伴生藤本植物,近年来在部分区域呈现过度蔓延趋势。其茎蔓攀附并覆盖于红树植物冠层,严重遮挡光照,争夺水分、养分与生长空间,导致宿主植株生长受阻,枝干塌陷,最终引发红树植物成片死亡,已成为威胁红树林生态安全的有害植物。

大花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为多年生寄生性草本植物,在南方可终年生长。研究和实践表明,利用大花菟丝子可高效寄生防除桐花树、老鼠簕、秋茄和卤蕨等红树植物上的鱼藤,且对红树本体的正常生长无显著影响,具备生态友好的防治潜力。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消浪、护堤固岸、促淤造陆和提供海洋生物栖息繁育场所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鉴于白骨壤群落健康退化和鱼藤过度蔓延是制约红树林生态功能稳定性的核心因素,亟需加强对白骨壤群落健康状况的动态监测,推动建立科学、可持续的鱼藤防治技术体系,从而保障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与功能完整性。

                    遭受蛀干和食叶害虫联合攻击的白骨壤

无人机投掷大花菟丝子防治红树林鱼藤

         

 

 

撰稿人:刘文爱、薛云红、陶艳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