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王鑫教授、天津大学李楠教授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7月16日,应我院副院长、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邱广龙的邀请,南开大学王鑫教授与天津大学李楠教授一行来我院访问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专家简介:深耕环境领域的杰出学者
王鑫教授(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及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他在环境科学领域成就斐然,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 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总被引次数超13000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多项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转化。其成果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与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Scopus 青年科学之星、国际水协会(IWA)首创水星奖等国际荣誉。王教授现任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副主编,同时担任国内外多个知名期刊编委。
李楠教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入选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工程”和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 )是环境领域优秀青年学者代表。她担任国际水协中国青年委员会(IWA-YWP)委员及多个知名期刊编委。李教授在污染物控制与治理技术等方面研究深入,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约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及参与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
聚焦前沿:王鑫教授分享污染监测预警新探索
王鑫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微生物在线传感的环境污染监测预警应用探索》的专题学术报告。报告紧密围绕其团队在电活性功能微生物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展开。王教授重点阐述了团队在污水混菌体系中电活性微生物定向选择机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团队开发的电活性微生物群落快速、稳定综合调控方法。他特别探讨了该方法在污染物厌氧快速降解与环境污染预警领域的创新应用前景,为解决复杂环境下的污染监测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报告现场互动热烈,与会人员就电活性微生物调控机制、污染预警技术落地应用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实地考察:共览科研平台与生态实践
学术报告结束后,在邱广龙的陪同下,王鑫教授、李楠教授参观了海科院北海办公区,详细了解我院的办公环境、科研布局以及近年来的发展成果。随后,二位教授还前往竹林基地,实地考察了陆基高质养殖与人工红树林净化湿地生态耦合研发平台。该平台将先进的养殖技术与生态净化理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循环模式,对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具有示范意义。两位教授对该平台的创新理念和实践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深化合作:共促环境领域创新发展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环境科学前沿动态与研究方法,也有效促进了我院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在环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交流互鉴。未来,我院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两校的学术合作与联动,共同推动环境污染监测、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图文:李鹤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