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三市的珊瑚生命接力
——广西海科院协助救助一批活体珊瑚
林明晴、王欣(撰稿)
2024年8月28日8月28日,一场关于生命与希望的跨城接力在广西南部山海三市悄然上演。下午5时左右,广西海洋科学院珊瑚礁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接到一个紧急电话,电话来自防城港红树林保护协会,原来是崇左市农业农村局查获一批入境崇左市的活体石珊瑚,但协会现有技术力量无法独自完成这项紧急而艰难的任务,希望团队提供支持和帮助。简单了解情况后,创新团队没有一丝犹豫,表示愿意全力以赴参与救援。考虑到查获珊瑚至少已经打包存放超过24h,直接从崇左市运送至北海市路程较远,不利于珊瑚的存活。防城港市相较于北海市距离崇左市更近,且拥有较为完善的海洋生态保护设施,当即决定将活体珊瑚运送至防城港进行救助。国家海洋局防城港海洋环境监测站作为接收地点,负责珊瑚的暂养和后续保护工作。广西海洋科学院立即派出团队成员,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珊瑚礁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成员在收到任务后,立即准备救助需要用到的设备和材料,即刻驱车从北海前往防城港市。晚上9点左右,创新团队成员到达国家海洋局防城港海洋环境监测站。此前,监测站和防城港红树林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已经搭建好暂养池,创新团队成员不敢耽误时间,一下车立即加入准备工作中。
图1 珊瑚暂养池搭建和人工海水配制
8月29日零时30分,珊瑚运输车行驶了200多公里,终于从崇左市到达了防城港海洋环境监测站。车门一开,所有人员立即进行卸车和处理。首先,将打包的整袋珊瑚放入配好的人工海水中进行过温,让其适应新的海水温度,因为珊瑚在运输中,包袋中的水体与人工海水存在温差,过温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过温15分钟左右,进行第二步过水,拆除珊瑚包装和表面包裹物,置于少量人工海水中,使其适应新的海水环境,期间死亡珊瑚和状态欠佳的珊瑚进行单独放置。过水15分钟后,再将珊瑚逐一放入暂养池中。
图2 广西海洋科学院珊瑚礁团队给珊瑚进行过温过水
经过5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珊瑚全部转移至暂养池中,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疲惫不堪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如果这批珊瑚得不到及时救助,可能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接下来,广西海洋科学院的专家们和防城港红树林保护协会继续密切合作,对这批活体珊瑚进行精心照料与保护。”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王欣博士说。
起初,由于空间密闭以及长时间的运输可能造成的缺氧,珊瑚本能的应激反应会将其触手收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善,珊瑚触手开始缓慢伸展,在水体中随意摇摆,原本暗淡的体色也重新恢复了原有的色彩。
图3 经过救助的珊瑚重新恢复鲜艳的色彩
图4 防城港海洋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将暂养池中的珊瑚转移至后期搭建好的海洋生态养殖系统中
这批珊瑚经过鉴定后,对于属于本地种类的珊瑚,创新团队将联合相关部门放归自然;属于外来物种的珊瑚将放在实验室内培养,用于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
9月5日,珊瑚礁创新团队联合国家海洋局防城港海洋环境监测站、防城港红树林保护协会,将鉴定为本地物种的部分角孔珊瑚进行放生,让其回归自然。
图5 珊瑚礁创新团队将救助珊瑚中的部分本地种进行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