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首次发现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
9月9日至11日,我中心在涠洲岛鸟类自然保护区开展涠洲岛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时,在涠洲岛北面西角水库入海口的潮间带处发现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和外来引入物种无瓣海桑。其中,互花米草是首次在涠洲岛被发现记录。互花米草是大陆海岸潮间带植被群落中分布最广的生态入侵种,无瓣海桑作为目前我国人工红树林种植面积最大的种类(涠洲岛无人工种植历史),能够扩散入侵到远离大陆的海洋岛屿涠洲岛实属罕见。初步推测,互花米草入侵涠洲岛滩涂可能来自自然扩散。
本次监测共发现呈圆形至椭圆形的互花米草斑块(见图1)10个,其中直径约3~4m的草斑2个,直径约1m草斑2个,直径约0.5m草斑6个,总面积约25m2。互花米草植株平均高0.8m,正处于花期。
无瓣海桑2株(图2-4),其中一株为成年植株,株高及胸径约为10.0m、30.2cm,另一株为幼年植株,株高及胸径为3.5m、4.2cm,均处于果期。
此次监测发现的互花米草和无瓣海桑均在涠洲岛的西角水库河水入海口区域出现,这表明海岛的河(溪)口区域是外来植物入侵的高危区,需要保护区管理单位给予足够重视。
互花米草在我国被列为外来入侵种之一,拥有发达的根系,其快速扩散会对原生的生态系统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特别是入侵后会取代红树林,增加海岸带受侵袭的威胁。目前,互花米草生物入侵已成为我国海岸潮间带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
无瓣海桑是红树品种之一,原产地是孟加拉国,在我国属于外来引入物种,由于具有耐淹、速生、抗风等优势,成为我国林业部门在东南沿海推荐的红树林造林树种。然而,由于近20年来我国人工造林新增红树林面积中的80%均为无瓣海桑,这种大规模种植行为已经存在让无瓣海桑成为生物入侵的风险。
值得庆幸的是,互花米草的发现地点是用于停船的光滩,且处于入侵初期、面积较小,尚未给涠洲岛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影响。目前,我中心已建议涠洲岛鸟类自然保护区尽快采取措施铲除互花米草,并做好对互花米草和无瓣海桑的监测工作。
同时,我中心也将加大对上述区域的监测力度,一旦发现互花米草存在入侵扩散现象,将及时与保护区沟通,第一时间采取治理措施,全力保护涠洲岛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安全。
图1 涠洲岛互花米草斑块
图2 无瓣海桑植株(大,位于图中人像正上方高树)
图3 无瓣海桑植株(小)
图4 无瓣海桑果实及笋状呼吸根
撰稿:潘良浩、莫竹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