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生物技术与现代生态养殖重点实验室概况

作者: 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发布于: 2024-09-10 15:53
阅读: 40

“广西水产生物技术与现代生态养殖重点实验室”于2022年9月30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认定为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广西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鑫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聚焦支撑广西千亿级优势特色渔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以“一流平台、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一流产业”为目标,汇聚先进科研院所和水产龙头企业创新资源,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以生态渔业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核心,构建“抗病育种-病害防控-绿色生态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渔业资源高质高值化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技术体系,推进广西渔业科技创新,有力促进广西向海经济和现代渔业的快速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海洋强区目标。

自2022年实验室认定以来,取得以下亮点工作成绩和代表性成果:

一、科研项目情况2022至,实验室研究团队共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重要科研项目共3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广西杰青基金1项等。

二、获得表彰与奖励: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研究团队在水生动物医学与水产生物技术、现代渔业生态养殖、渔业资源高值化利用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相关成果荣获多项科技奖项,包括“稻渔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创建及产业化应用”荣获2023年广西科学技术合作奖(等同于一等奖),“罗非鱼现代高效繁育技术荣获2022年广西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广西稻渔十大模式及生态系统技术”荣获2023年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现代化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全流程保障技术体系创新研究及产业化应用”荣获2023年广西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口黑鲈重要病害精准防控新技术创新及应用”荣获2024年广西科学院科学科技进步特等奖。“大口黑鲈工厂化生态高效繁育技术”荣获第七届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篇研究论文分别荣获中国水产学会2023年度、2022年度优秀科技论文1篇研究论文荣获中国水产学会学术论文一等奖,1篇研究论文成功入选中国科协2023年度“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

三、国内外组织学术任职方面:实验室主任李鹏飞研究员获聘担任南宁学院兼职教授,广东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北部湾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广西食品工业协会特聘专家,受邀担任《南方农业学报》首届青年编委会副主任、国际权威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SCI 1区, IF 6.073)、Viruses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SCI 1区, IF 3.471)客座编辑,受邀担任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Journal of Virology、分析化学、广西科学、南方农业学报等40余份国际国内权威期刊评审专家。刘鑫研究员受邀担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学报》青年编委(中文核心期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青年编委、日本滋贺华侨华人总会理事、日本滋贺华侨华人总会驻广西总代表。

四、代表性研究成果:2022年至今,实验室研究成果获授权79项国家专利,其中授权31项国家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实质审查发明专利52项。研究成果完成3项、总额76万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成果共发表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研究论文共发表学术论文72篇,其中SCI论文43篇(含一区与TOP论文35篇),中文核心论文23篇,包括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SCI 1区TOP,IF 6.549)、Aquaculture(SCI 1区TOP,IF 5.135)、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SCI 1区TOP,IF 6.064)等。研究成果共完成28项广西科学技术成果登记。

五、国家合作与交流方面:2023年7月26日,根据商务部来华培训项目安排,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广西农业农村厅主办,渔业团队依托广西科学院,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鑫坚投资集团,成功举办“广西与“一带一路”及东盟国家构建高水平“渔业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陆基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本次国际研讨会汇聚了80余位来自菲律宾、埃塞俄比亚、萨摩亚、尼泊尔、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在渔业产业领域的官员和专家学者。本次国际研讨会议有力推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水产经贸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对于进一步增进中外水产经贸合作、推动东盟国家与中国科研单位以及跨国企业的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六、人才培养方面:(1)实验室有11位研究人员获得职称晋升,其中刘鑫博士晋升正高级研究员,何金钊破格晋升正高级研究员,韩书煜晋升正高级农艺师,黄琳、余庆、刘明珠晋升副研究员,黄静晋升高级兽医师,施金谷晋升为高级农艺师,韦冬冬、韦红玲、肖双燕获评助理研究员(2)实验室成员荣获多项重大人才称号,其中实验室主任李鹏飞研究员荣获第十七届广西青年科技奖,入选广西八桂青年拔尖人才、广西杰出青年基金、南宁市高层次人才(C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广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记功嘉奖、广西科学院2023年度先进工作者,获得“2023年度中国农业期刊优秀主编/编委”等荣誉称号。王剑荣获广西优秀民营企业家、广西企业创新达人、广西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钟明兰荣获广西企业“创新达人”荣誉称号。

七、平台建设方面:(1)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作为农业生产的源头,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为引领广西渔业种业发展,实验室在防城港市新建立了1个“现代渔业种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在世界范围内率先研发出无特定病原SPF苗种,将石斑鱼、鲈鱼的幼苗成活率由不足5%,突破式提升至95%以上。该技术体系及产品将突破石斑鱼苗、鲈鱼苗规模化繁育体系的卡脖子难题,助力广西石斑鱼产量突破5万吨级大关,为广西渔业新增一个能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盟国家、年产值达百亿元的石斑鱼产业。(2) 依托本实验室,相关团队成功申报并获批中国-东盟现代渔业产业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鱼类遗传育种与生态渔业产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健康养殖产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研究平台。(3) 实验室继续推进所负责的研究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实验室研究团队依托相关平台构建“抗病育种-病害防控-绿色生态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渔业资源高质高值化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技术体系,有力推进广西渔业科技创新工作。(4) 实验室支持共建单位鑫坚集团入选第一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

八、服务产业发展方面:(1)实验室研究团队联合广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渔业龙头企业鑫坚集团,重点推进“乡村振兴-养殖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培训示范中心”建设。目前,在我区水产养殖重点乡村地区已设立12个"乡村振兴-水产养殖人才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重点开展苗种优选、病害检测、精准用药筛选、药残检测等健康养殖一体化专业技能培训,年培训养殖人才超过300人/次,帮助从业人员及企业极大提高了养殖效益,有力推动乡村振兴。通过科技赋能,使得广西渔业实现“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同时,联合广西龙头企业着力打造“桂字号”水产高效健康养殖功能系列产品,推动广西渔用功能产品向品牌化、品质化、规模化发展。相关乡村科技服务工作获得嘉奖。(2)实验室主任李鹏飞研究员作为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技术成果落在八桂大地的江河湖海中”,多年来持续在北海、防城港市、百色西林、隆林、巴马、上林、梧州长洲区等少数民族聚集的乡村地区开展科技服务工作,重点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通过科技赋能,使得广西渔业实现“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由于李鹏飞研究员的科技扶贫和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业绩显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其“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九、重大产业成果方面:(1)“稻渔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创建及产业化应用”荣获2023年广西科学技术合作奖(等同于一等奖)。该技术在阐明稻渔生态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创建了稻渔生态种养技术体系,在广西稻作区构建出4大生态种养模式(稻-鱼、稻-鳖、稻-螺、稻-虾),产业化应用效果显著。该项目应用研究水平属于国际同类研究前沿,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论文50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起草发布行业技术标准1项、地方标准3项,筛选出水稻品种3个。该技术在广西各地累计示范推广48万亩,新增产值160.3亿元,新增利润62.07亿元。技术的应用稳定了水稻产量、增加了优质水产品的供给、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2)“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在水产种业领域,实验室研究团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并成功落地转化。实验室共建单位鑫坚集团入选第一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八桂慈善奖、2022年度广西民营企业100强、2023年度广西民营企业100强、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广西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香港优质正印认定、第十八批百色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商会)的通报表扬。研究团队将前沿的纳米抗体技术、现代药学和材料学进行融合创新,在阐明药物抗水产病毒、纳米抗体靶向作用机制基础上,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构建穿透效率高、载药率高、特异性强的抗对虾WSSV病毒、抗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NNV的靶向给药系统,能够精准清除对虾幼苗中病毒,获得水产无特定病原苗种(SPF)育种群体。研究成果破解水产无特定病原苗种(SPF)产业化的世界性难题,为水产种业创新提供理论支撑。2023年,为引领广西渔业种业发展,广西科学院在防城港市建立了“现代渔业种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在世界范围内率先研发出石斑鱼无特定病原SPF苗种,该技术体系及产品将突破石斑鱼苗规模化繁育难题,助力广西石斑鱼产量突破5万吨级大关,为广西渔业新增一个年产值达100亿元的海水名贵鱼类产业集群。2023年8月,基地建成后的试运行阶段,渔业团队成功培育出石斑鱼无特定病原SPF种苗50万尾,实现产值400万元,取得成果落地开门红。(3)水产高效健康养殖领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青年基金、国家地区基金等10余项目的支持下,实验室研究团队首创“高质SPF种苗培育”-“疫病快速诊断”-“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的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全流程保障技术体系,以刘少军院士为首的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相关技术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荣获广西科学院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1)。当前技术成果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件,实用型专利23件,完成9项、共计2673万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成果示范推广面积累计达620万亩,新增产值超过80亿元,产生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技术成果将助力广西渔业规模化健康养殖和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产值超双千亿元的重大渔业产业集群。(4)实验室研究团队联合广西龙头企业着力打造“桂字号”水产高效健康养殖功能系列产品,推动广西渔用功能产品向品牌化、品质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基于科技成果创新性研发出60余种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包括“桂海纳-水产病害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系列产品”、“桂科·小瓜清”、“桂科·鲈苗宝”、“桂科·斑苗宝”等多种功能性饲料,以及“桂科·菌克益生菌”和“桂科·护肠宝”等饲料预混料。未来五年,产品将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年,预计将服务渔业年增产值超过50亿元。 (5)水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已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特色研发团队,促进广西渔业三产融合。实验室研究团队联合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院士团队、广西龙头企业百洋集团、鑫坚集团、王多渔集团、广西侠时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开展鲈鱼、牛蛙、鳜鱼、合方鲫等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及产品研发工作。目前已完成“一品合方”螺蛳粉风味鲜汤粉鱼、鱼柳、鱼饺等具有广西特色的桂系预制菜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推广,预计相关产品将服务渔业加工业及餐饮业实现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6)渔用制剂研发领域,研究团队针对多种危害严重的鱼类病毒、致病菌,从数百种中草药中筛选获得抗病效果显著、抗病原机制清晰明确的品种,并对其发挥作用的活性化合物成分、作用机制、有效性、毒副作用、给药方式等进行系统研究。首次发现和确证了天然活性分子作用鱼类寄生虫的药物靶点,并阐明活性分子药理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为水产药物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加快了水产新药的创制进程。未来五年,预计渔用中草药制剂产品将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年,预计将服务渔业年增产值超过50亿元。(7)本实验室利用国际前沿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着力开展了水产病原检测试剂盒系列产品的研发,包括病原核酸提取试剂盒、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环境病原核酸污染清除剂、精密仪器核酸污染清除剂、细菌药敏速检试剂盒、弧菌检测试剂盒等。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分子检测产品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体系,已推出水产疫病快速检测仪器与几十种检测试剂,检测范围覆盖淡水鱼类、海水鱼类、甲壳类、两栖类等水产养殖动物。该技术体系产品是实验室团队自主研发、具有商业化潜力的体系产品,有望打破技术壁垒,为广西新增一个年产值达10亿元的水产病害检测产业。本实验室参加了农业农村部组织的2023年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参评的十项病原检测项目全部通过,证明实验室在水生动物防疫方面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充分展示了团队面向产业、服务产业的技术实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