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与科学教育创新团队
一、创新团队基本情况
团队名称: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与科学教育创新团队
团队负责人:陈默 副研究员
团队规模:团队现有固定人员9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中级4人、博士2人、硕士5人
研究领域:海洋生态、科学教育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与科学教育
二、团队成员简介
陈默 | 黄祥麟 | 朱磊 | 农志文 |
居涛 | 蔡少芬 | 梁彬兰 | 黎晓亚 |
黄萍 |
二、主要科技成果:
1.建立了北部湾以大风江口为主要栖息地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基线,建立个体识别影像数据库272头,预测种群大小350-430头。确立了河口环境特征与中华白海豚栖息地偏好间的关联,完善“考察—基线建立—保护规划—公众参与”的研究体系。
2.开展近岸保护空间规划国际合作,为泰国湾生态区指出5处具有高保护优先度的重要栖息地。完成了我国沿海中华白海豚栖息地格局的描绘,总结大型海洋工程对中华白海豚种群和栖息地生境的影响。
3.开展北部湾海域布氏鲸的海上截线调查、无人机调查、水下声学监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识别布氏鲸个体52头,在涠洲岛建立广西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站、广西水生生物联合实验室和鲸类研究与保护站。
4.基本掌握涠洲岛附近海域布氏鲸的种群动态、行为特征、栖息地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科普宣教体系,针对相关旅游行业推动执行《文明观鲸守则》,开发涠洲岛研学活动。
5.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面对公众的科普讲座、研学课程、科普读物、自然教室,与中小学科学课老师共同合作,编译、研发的适合中国南方沿海的海洋科学课程,共同探索更多实践性课程,并尝试搭建能力建设和交流的平台。
三、服务内容:
1.从种群生态学、行为学、声学等方面开展北部湾海域布氏鲸、中华白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资源的基线调查,为海上风电等海洋工程项目提供海洋哺乳动物现状及影响评价服务,为保护地的划定提供技术咨询。
2.结合广西独特的生态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面对公众的科普讲座、研学课程、科普读物、自然教室;研发适合北部湾沿海的海洋科学课程;整合研学资源,开发喀斯特生态、滨海生态、新一代技术等方面研学课程;与于中小学科学课老师共同合作开展科学教育课程培训。
团队负责人:陈默
联系人: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