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广西科学院招聘工作人员暂行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公开招聘有关程序,经研究决定,拟聘吴慧莹1人。现将拟聘人员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如下,公示期7天(2021年12月21日至2021年12月29日)。对拟聘人员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于公示期内向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人事科反映(直接送的以送达日期为准,邮寄的以邮戳为准)。地址:广西北海市海城区长青东路92号,邮编:536000,电话:0779-2056427。 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2021年12月20日...
-
2021年11月25日,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师生一行52人来访中心,开展“关注海洋,保护海洋”实践教育活动。在刘成辉引导下,同学们参观了中心微缩湿地、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境模拟实验室和标本馆,同时听取了讲解,激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活动帮助师生们认识了红树林、海草和珊瑚,了解了它们在海洋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更明白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做海洋环境保护者,保护好成千上万的海洋生物,让人类和海洋和谐相处。 撰稿和供图:刘成辉 审核:周浩郎...
-
2021年9月25日到9月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北海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市委党校召开。中心刘文爱副研究员、廖馨副研究员两人入选北海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中心的两位科研工作者充分发挥界别优势,从自身职能出发,牢记中国共产党北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中对北海市未来五年的规划和期望,积极建言献策。 大会期间,刘文爱提交了《关于北海红树林鱼藤防治的建议》的提案,呼吁北海市重视鱼藤对红树林的危害,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治理并防止鱼藤蔓延。廖馨在分组讨论时做了《加强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建议能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升公众海洋意识,加强科研支持,提升监测水平。 两位新委员表示,在履职的5年间,将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广泛调研,更好的为北海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撰稿、供图:廖馨 审核:周浩郞...
-
2021年11月11日,中心党支部开展了以“乡村振兴,爱心助农”为主题的党日专题活动。 容县沙田柚,产源地为广西容县,生长在特殊的泥沙地,是我国柚类中独树一帜的优良品种,有"柚中之王"的美誉。当地果农种植沙田柚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容县沙田柚不仅是当地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容县不断扩大沙田柚种植规模,并依托优质旅游资源,通过每年举办沙田柚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深入推进旅游业与农业、以沙田柚为龙头的经济林果业融合发展。10月29日,举办了2021年容县沙田柚文化旅游节暨侨乡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 沙田柚一般于10月下旬成熟,据当地农民反馈,因受疫情及天气影响,今年的11月初,仍有大量柚子未采摘。中心党员为助力“乡村振兴”,前往自良镇云松村的观林沙田柚种植示范点帮助农民采摘柚子。中心党员在快乐劳动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乡村振兴为农村带来的现代化变化。 据悉,近几年,容县在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扩大沙田柚种植面积的同时还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了沙田柚柚果品质,打造沙田柚特色小...
-
沙田柚,据传果名乃当年清帝乾隆所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往年,一到沙田柚成熟的金秋十月,容县往往果商云集,沙田柚之乡也不免“一柚难求”。今年,又逢沙田柚成熟的季节,时间来到了寒风料峭的11月初,可从容县沙田柚国农那里传来的消息却是,大量柚子仍挂枝头,盼人来摘。 急果农之所急。2021年11月11日,中心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组织了赴玉林容县开展“爱心助农”摘柚子活动,一为帮助农民采摘柚子,二为感受现代农业给农村带来的乡村振兴变化。中心员工纷纷响应,约40人参加了“爱心助农”之旅。在活动地点——容县自良镇云松村的观林沙田柚种植示范点,中心员工们登上柚山,撸起袖子摘起了柚子。不一会,金灿灿的柚子垒成了堆,像金山,映亮了大家的笑脸。通过实地助农摘柚,中心员工们切实感受了乡村振兴的变化——现代农机日渐普及,农村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笑脸比比皆是,柚子亩产节节攀升。 撰稿...
-
2021年9月12日-17日,中心副研究员廖馨参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海南中国改革研究院举办的广西中青年高层次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 培训班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实施人才强国、人才强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拓宽人才工作视野,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努力形成人人成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聪明才智支撑“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伟大使命。全区共50余名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参加了培训。 培训采用专题授课、现场教学、互动交流等方式,海南中改院邀请了中科院、南海研究院以及海南高校等专家,围绕离岸贸易、乡村振兴、海洋战略与经济、国际旅游消费、向海经济等内容为学员进行专题授课。 撰稿、供图:廖馨 审核:周浩郎...
-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在我国昆明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为了配合此次会议的召开,2021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展现检察机关经验做法,引导各地检察机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持续深入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的独特效用。由中心科技支撑助力完成的“保护红树林生存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为14个典型案例之一。 中心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广西红树林生物资源调查(课题编号:2017FY100704)”研究发现,广西现存的小花老鼠簕种群数量已不足2000株,分布范围极小,生境狭窄,易受干扰,处境严峻。小花老鼠簕属IUCN濒危等级(EN),亟需开展抢救性保护和物种恢复(论文“广西珍稀濒危真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分布及种群特征”发表于《广西科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2020年9月,课题组监测发现小花老鼠簕主分布点外滩涂修建了虾塘,阻断了小花老鼠簕生境的海水联系,若不及时采...
-
2021年10月22日至25日,第十届中国红树林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及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国家创新联盟第二次大会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主办,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国家创新联盟和广东南洋长胜酒店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生态环境专家、学者、环境管理政府官员、民间团体成员参会。因疫情防控要求控制与会人数,中心仅3名科研人员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就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红树林生态过程与功能、红树林蓝碳与碳中和及红树林生态监测、管理与自然教育等主题进行了现场讲座交流。中心范航清研究员作“红树植物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逻辑关系与算法”为题的大会主题报告,潘良浩和苏治南分别作“广西红树林生物资源”和“红树林地埋管道原位生态养殖系统的养殖影响研究”报告。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考察了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本次会议,搭建了红树林研究者、管理者、民间团体及政府部门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推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