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2月11日-13日,中国(湛江)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高端论坛暨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国家创新联盟第三次大会在湛江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红树林及相关领域的政府机构、管理部门、科研院校、社会团体与企业代表共3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点‘湛’红树林,拥抱海洋蓝”主题,共同研讨交流红树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战略、新格局,以推动湛江市“红树林之城”建设和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 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戴圣生、范航清、阎冰、邱广龙等共计17人参加了本次会议。范航清研究员作为大会第一个演讲嘉宾作了“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步骤与效果”的大会主题报告,介绍了中心全球首创的“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实验与示范基地,分享了虾塘红树林重建、集约化生态养殖、耐盐功能性植物栽培、低碳减排等方面的技术研发经和验,以及为广西乃至我国和亚太地区红树林的可持续保护、蓝碳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创新模式和合作教育平台等情...
-
2023年1月11日至12日,广西科学院2023年全院学术交流会在广西科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广西科学院主办,采取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3名研究人员分别代表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创新团队作了报告,薛云红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红树林团水虱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的报告,介绍了红树林有害生物团水虱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爆发机制、防治方法及推广应用情况。王欣副研究员作了题为《涠洲岛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涠洲岛珊瑚礁生态修复成果、修复技术体系和未来的探索方向。苏志南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主要海草种类的净初级生产力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山东、广西和海南三省中五种不同海草种类净初级生产力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 会议期间,邱广龙研究员、王欣副研究员和代表刘文爱研究员的薛云红助理研究员参加了全院创新团队负责人座谈会。座谈会上,各创新团队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面临的困难,科学院相关部门解答疑惑,并表示全力支持各创新团队的工作。 图1 苏志南作报告 图2 薛云红作报告 图3 王欣作报告 撰稿人:薛云红...
-
2022年12月12日,应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儒艮保护区”)邀请,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邱广龙研究员作为培训讲师参加了儒艮保护区举办的“海草床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业务知识培训班”,为保护区全体工作人员近20人做了培训。 培训班由儒艮保护区主任张宏科主持。开展此次培训是为了提升儒艮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海草床保护和修复的专业知识,以便更专业地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助力自然保护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 邱广龙是广西科学传播专家、北海市科学传播首席专家和北海市科协常务委员,还是广西科学院“桂科学者”海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和全球海草监测网(SeagrassNet)中国北海监测站的负责人,有多年从事海草保护和修复的丰富经验。在培训班上,邱广龙讲授了“中国亚热带海草床现状与保护”课程,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图1 儒艮保护区主任张宏科主持培训班 图2 邱广龙在授课 图3 培训现场 撰稿:邱思婷 审核:周浩郎 照片:钟云馨...
-
2022 年 11 月 25 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吴慧莹博士应邀前往北海一中,为初二的同学们开展一场生态环保科普讲座。 此次讲座是北海一中2022年“创新赋能成长,科技筑梦未来”科创节的系列活动之一。吴慧莹博士以“我们在海边,认识与爱护自然”为题,介绍了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的特点、保护价值、保护行动等内容,并重点介绍了在北海附近的红树林种类、以及同学们能参与的保护行动。讲座设置了多个开放性问题,以中心制作的小徽章为奖励,鼓励同学们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学生们在有奖互动环节都非常踊跃,热情满满,特别是对“保护红树林我们能做什么”这个问题提出了例如开展保护红树林的主题班会、到海边开展净滩活动和宣传红树林保护、不吃榄钱等等建议。 学校老师评价这次科普讲座“为学生们介绍了红树林的相关知识,加强了学生们对滨海生态系统的认识,深化了学生们对红树林及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增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讲座现场 (唐荣蓉 摄) 撰稿:吴慧莹 审核:周浩郎 照片:唐荣蓉...
-
为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配合“广西科学院科学传播周”系列活动,11月12日,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开展“科普在行动”公众科普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海洋生物科普长廊展示、海洋生物标本馆、滨海生态系统生物标本室、海洋生物实验室和海洋环境理化实验室参观,显微镜观察体验、滨海湿地生态模拟系统体验和海洋科普知识有奖问答等。 海洋生物科普长廊通过摆放展板、实物展示及现场人员的科普介绍等方式向市民公众普及海洋生物知识。展示的海洋生物有青蟹、沙虫、中国鲎、小丑鱼、石斑鱼、金鼓鱼、海参、香螺以及多种北部湾特色海洋双壳贝类,很多海洋生物在生活中、餐桌上经常能见到,但这些海洋生物小时候长什么样子?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吃什么?参加活动的大朋友小朋友对此都充满了好奇。 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是通过海洋所几代科研人员的调查研究、积累沉淀而逐步建成,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广西沿海海洋生物的种类及特点,馆内有海洋生物标本1200多种4700多件。活动现场,在...
-
2022年9月22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会长屈强一行到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调研。屈强会长一行参观了红树林-海草-珊瑚礁生态连通性模拟生境实验室、滨海生态系统生物标本室、微缩滨海湿地、人工模拟雷电雨系统等,中心主任助理邱广龙、廖馨、王欣陪同讲解。随后,双方在中心会议室进行了座谈。 中心主任范航清代表中心对屈强一行表示了热烈欢迎。范航清介绍了中心发展历史以及在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红树林基准价值计算、海草床及珊瑚礁保护与修复工程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邱广龙就中心的发展目标、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科研条件和平台等作了介绍。王欣详细介绍了生态海堤规划与设计的情况。屈强会长等人对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的重要指示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与赞赏。屈会长指出,此次红树林中心调研之行收获很大,对中心的发展背景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希望中心继续凝练方向,坚持创新和加强合作交流,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要突出特色,将更多成果转化应用到行业实践中。 座谈会结...
-
2022年7月8日上午,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冯兵率调研组一行4人来访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开展涉海专业建设及合作调研。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周浩郎研究员与主任助理邱广龙、王欣向调研组介绍了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结构和分工、内设科室、基础设施建设等,展示了中心在红树林、海草床及珊瑚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播放观看了中心三十周年纪录片,带领调研组参观了红树林-海草-珊瑚礁生态连通性模拟生境实验室、滨海生态系统生物标本室、微缩滨海湿地、人工模拟雷电雨系统、图书阅览室并进行讲解。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组也向中心详细介绍了其学院的基本情况及涉海专业建设情况。双方共同探讨了广西涉海专业的现状和前景、专业方向和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合作交流前景。 调研组一行于中心合影 调研组于中心会议室交流学习 调研组参观滨海生态系统生物标本室 调研组观看中心三十周年纪录片 撰稿:邱思婷 审核:周浩郎 照片:邱思婷...
-
2022 年 6 月 25~26 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应邀参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三娘湾村召开的“促进广西三娘湾渔业社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总结会,围绕生态保护进行多元交流。本次会议由农民种子网络主办,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UNDP-GEF-SGP)资助,参会者有来自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海南智渔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北部湾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的研究学者,有来自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农民种子网络的公益机构成员及其合作的社区代表,有来自三娘湾的管委会领导、村委会领导、小学校长、村民代表等各方代表,还有自然摄影师和独立音乐人等环保艺术爱好者。 会议合影 (农民种子网络 摄) 会议的系列报告介绍了渔业社区关键物种包括中华白海豚、鲎、红树林,以社区为本的保护行动,进行相关实践经验交流和讨论。中心参会代表吴慧莹做了题为“红树林的现状和在地保护”的科普报告,介绍了全球红树林的概况,红树植物的生境与特点,广西红树群落的分布特点、现状和威胁,红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