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在虾塘红树林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取得新进展

作者: 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发布于: 2025-01-25 14:09
阅读: 260

近日,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国际刊物《Journal of Hydrology》(一区Top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onversion of Earthen Aquaculture Ponds to Integrated Mangrove-Aquaculture System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Emissions of CH4 and N2O》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该研究聚焦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在应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巨大潜力。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团队在此前的研究中,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红树林湿地-水产养殖综合系统(Integrated Mangrove-Aquaculture Systems,IMASs,简称为“虾塘红树林”)。该系统巧妙地将红树林生态修复与水产养殖需求相结合,为解决红树林保护与渔民生计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本次研究进一步探讨了IMASs在减排温室气体方面的作用。通过系统对比中国南部北部湾地区传统土质水产养殖池塘(Earthen Aquaculture Ponds,EAPs)与IMASs的甲烷(CH₄)和氧化亚氮(N₂O)排放通量,研究人员发现,IMASs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红树林的生态恢复,还显著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一发现充分验证了IMASs在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沿海生态系统方面的独特价值,为红树林保护提供了创新的实践路径。

《Journal of Hydrology》作为国际水文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期刊之一,其收录的论文代表了该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此次论文的发表,不仅展示了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在红树林保护与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也进一步提升了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

该研究不仅为红树林保护提供了创新的实践路径,还为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模式树立了典范。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IMASs模式有望在全球更多的沿海地区推广应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沿海生态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该研究得到了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系统性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的苏治南博士,通讯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的杨平研究员。

1 传统养殖池塘经过红树林修复以后,甲烷与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幅度减小

 

撰稿:权佳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