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广西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的实施意见》以及科技厅对各单位广泛组织开展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等文件精神,我中心/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1月19日下午组织召开了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重点实验室全体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动员会。 廖馨副研究员汇报了科技厅的文件精神,总结了2021年国基申报指南的变化。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国基项目,我中心/重点实验室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本年度申报国基的科研人员,无论申报的项目立项与否,均可优先获得重点实验室系统性课题经费的支持;获得立项的科研人员,年度考核优先评优。 2021年度,除传统“面青地”项目外,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广西)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引导和支持科研人员围绕广西的优势特色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动员会上,与会者也对和我中心相关的“环境与生态”领域的项目指南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撰稿:廖 馨 照片:潘良浩 审核:周浩郎 ...
-
红树林、海草、珊瑚礁是海洋中重要的生态系统,因众多海洋生物栖息其中而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为了展示和研究其间生态连通性,中心设计了红树林-海草-珊瑚礁模拟生境,于2021年1月完成设备制作、安装、调试并正式投入运行。 中心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模拟生境包含7组独立的生境体系,模拟红树林、海草、珊瑚礁生境并实现温度、盐度、pH、光照等环境因子的精准控制。生态连通性模拟生境包含红树林-海草-珊瑚模拟生境结构和展示生态连通性的标志性物种。 该套模拟系统将红树林、海草、珊瑚礁三大生态系统模拟于同一水族箱内,直观地呈现了三大生态系统的生境和景观,展示了生态系统连通性,可供开展探讨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生物流动的研究。该模拟生境是北海市最大的珊瑚礁模拟系统,可暂养珊瑚礁生物,如造礁石珊瑚、柳珊瑚、海葵、海星、海胆等,并可开展这些生物的救助和养殖。目前中心正在进行“珊瑚礁生物救助基地”、“珊瑚礁科普教育基地”的申请和论证工作。 撰稿:林明晴、王欣 图片:林明晴 审核:周...
-
2020年12月12日,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学术委员会2020年年会在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召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小勇教授等12位委员出席。会议由陈小勇教授主持,实验室主任助理廖馨副研究员汇报了实验室2020年年度工作、基金课题、“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等情况。学术委员们对实验室年度工作进行了评议,审议了实验室基金课题立项、结题和评优,并讨论了实验室“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对重点实验室一年的成绩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1.本年度实验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影响力显著提升,特别是依托广西自治区人才小高地,有力推动了实验室的发展。 2.同意3项实验室系统性课题和2项开放课题结题,审议通过10项系统性课题和4项开放课题立项。 3.实验室“十四五”发展规划框架前瞻性强并切合实际。 委员们还提出了以下建议: 1.加强标志性成果的提炼和实验室成果的宣传。 2.为了进一步交流和引才,建议联合高水平院校举办青年学者论坛。 3.面向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及学科前沿,进一步凝炼“十四五”期...
-
2020年5月12日,由我中心承担的政府委托项目《合浦县白沙镇榄根村红树林死因及生态恢复方案》项目经专家组评审后通过验收。除项目专家组外,广西生态环境厅、广西科学院、广西林业局、北海市人民政府、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北海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北海市海洋局、合浦县人民政府、龙港新区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管委会、合浦生态环境局、合浦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及代表也参加了验收会。广西科学院党组书记元昌安、北海市人民政府李克纯副市长参加项目验收会,听取项目组汇报和专家们的质疑与讨论。 图 1 项目验收会现场 2019年11月,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榄根村龙港新区北海铁山港东港产业园范围内的红树林,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该区域红树林死亡面积大,且存在继续扩大的可能性。为保护和恢复铁山港东岸榄根村的红树林,2020年1月22日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林业局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签订了《合浦县白沙镇榄根村红树林死因及生态恢复方案》项目合同。项目组排除了疫情的不利影响,精心组织实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合同各项任务,明确了该片区红树林退...
-
2019年8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在南宁市组织专家对我中心承担的2015年度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于地埋管网技术的受损红树林生态保育研究及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1505028)进行了会议自验收。本次自验收会议的专家有:厦门大学卢昌义教授、中山大学王建华教授和黎祖福教授、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廖宝文研究员、广西大学潘红平教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付丽平高级会计师、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徐力高级会计师。本次自验收会议由蒋明星处长主持,卢昌义教授担任自验收专家组组长。 “基于地埋管网技术的受损红树林生态保育研究及示范”项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推荐,我中心为牵头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为协作单位,项目由6个子任务组成,总经费1050万。 上午,会议进行了各子任务的自验收,各子任务负责人详细汇报了各子任务的主要研究内容、执行情况、完成情况以及目前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在场专家领导...
-
2018年12月15日,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2018年学术委员会年会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召开。包括学术委员会主任余克服研究员、副主任陈小勇教授、实验室主任范航清研究员、实验室主任助理阎冰研究员在内的14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 学术委员会主任余克服研究员主持了会议。实验室主任范航清研究员对实验室2018年度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实验室主任助理阎冰研究员对实验室基金课题立项及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会议共通过11项实验室系统性课题和17项开放课题结题,终止系统性课题3项、开放课题1项,撤消开放课题2项;同时,评选出完成优秀的开放课题6项,审议通过2项开放课题立项。 会议最后,学术委员会委员对实验室2018年度工作进行了评议。学术委员会委员们肯定了实验室在学术研究、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实验室为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服务能力等宝贵建议。 实验室主任范航清研究员对实验室2018年度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实验室主任助...
-
2018年12月20日,防城港市海洋局在防城港市组织召开了“防城港白龙尾海域珊瑚区本底调查项目(FCZC2018-J3-10005-XGZX)”结题验收会。防城港市财政局、审计局、海洋局、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等单位的代表以及由3位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参加了会议。 防城港白龙尾海域分布着广西唯一且国内少见的珊瑚岸礁,靠近世界珊瑚分布带的北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生态价值。王欣副研究员代表项目组介绍了防城港白龙尾海域珊瑚的分布特点、种群及数量变化情况,珊瑚礁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环境现状,包括鱼类、大型藻类、无脊椎生物、浮游生物等,同时介绍了白龙海域的水质和沉积物等海洋环境状况。项目报告提出了白龙尾珊瑚礁的保护对策,对广西防城港市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组审议了项目验收材料,对照项目合同后,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
2018年12月15日,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2018年学术委员会年会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召开。包括学术委员会主任余克服研究员、副主任陈小勇教授、实验室主任范航清研究员、实验室主任助理阎冰研究员在内的14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 学术委员会主任余克服研究员主持了会议。实验室主任范航清研究员对实验室2018年度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实验室主任助理阎冰研究员对实验室基金课题立项及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会议共通过11项实验室系统性课题和17项开放课题结题,终止系统性课题3项、开放课题1项,撤消开放课题2项;同时,评选出完成优秀的开放课题6项,审议通过2项开放课题立项。 会议最后,学术委员会委员对实验室2018年度工作进行了评议。学术委员会委员们肯定了实验室在学术研究、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实验室为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服务能力等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