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7日,广西海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南宁市顺利举行,学会负责人、理事、监事参加会议。会议聚焦学会发展关键议题,为推动广西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与力量。 会议现场 会议由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广西海洋科学院院长郁二蒙主持。会上,为更好地规范学会管理工作,各位理事围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会员服务、对外合作等工作领域职责划展开了讨论,初步达成广西海洋学会负责人管理分工共识,最终明确各学会负责人职责。同时,会上全票通过聘任广西海洋科学院博士/高级工程师蒙奕奕担任学会副秘书长的提议,为学会高效运作提供组织保障。 郁二蒙主持会议 会上,全体理事审议了《广西海洋学会成立分支机构的方案》《广西海洋学会分会管理办法》《广西海洋学会奖励办法》,并就广西海洋学会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参与服务广西海洋事业发展及帮助企业和政府解决现存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学会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 会议最后,广西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广西海洋学会理事长吕郁彪作会议总结。他表示,学会将广西各涉海企事业单位凝聚起来,搭...
-
为提升我院科研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撰写能力和思路技巧,提高国家基金项目书质量,以进一步提高申报获批率,广西海洋科学院于2025年1月17日(周五)上午8:30,在16楼会议室召开了“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题培训会暨申报动员会”。此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各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以及拟申报项目科研人员等近130人参加会议。 首先,科技与成果转化科的姚胜勋高级工程师对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政策及变化要点进行了详尽解读。他系统地介绍了最新的申报指南、评审标准以及注意事项,旨在帮助科研人员及时掌握政策动态,从而更精准地定位和规划自身的科研项目。随后,李鹏飞副院长带来了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构思与申请策略》的专题培训报告。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李副院长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成功案例,并详细论述了撰写项目书的时间安排和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项目书,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他的分享不仅增强了科研人员对基金申报的认识,还激发了大家的创新思维和申...
-
“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活动(广西)落幕8国近百名师生万里共聚 广西科学院打造科普国际交流新名片 2024年9月25日,为期7天的“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活动(广西)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广西科协、广西科学院共同主办,广西科技馆(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东盟科普国际交流中心、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广西科学院科学教育与传播中心承办,融科技与人文交流于一体,涵盖科学家报告、科技主题课、科技人文参访、教室工作坊。来自文莱、柬埔寨、埃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8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近百名师生参加,以科学为引、以创客为魂、以人文为桥,共同开启科技文化的“筑梦之旅”。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之一,广西科学院科学教育与传播中心紧紧围绕“海上丝路心连心 科技筑梦向未来”的活动主题,以“科技+生态”为核心,将科学家报告和科技主题课有机结合,让理论和实践双向互动,激发“一带一路”青少年的科学梦...
-
2024年6月6日,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邀请广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健研究员作题为“做好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工作的几点思考”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广西海洋科学院副院长、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邱广龙研究员主持,实验室近20人到场聆听。 孙健研究员结合自己多年的科技奖励申报及评审经验,以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广西科学技术奖申报为例,从科技奖励设置、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前准备、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答辩、科技成果奖励评审重要指标等多个方面,论述了高水平科技成果奖申报的规范与技巧,介绍了支撑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的核心要素。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提名书为案例,细致深入的讲解了好的科技成果奖励提名书的撰写原则和注意事项。并就如何做好成果培育谈了自己的心得,提出了成果奖是干出来的、写出来的、讲出来的、答出来的。 报告有前沿理论、有案例分析、有心得体会,内容丰富、建议中肯,对我实验室科研人员今后申报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有...
-
2023年12月23-24日,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在线上(腾讯会议号263-370-683)召开了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2023年年会,13位委员全体出席了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宜辉教授(杰青)主持了会议。学术委员会听取了实验室2023年度工作进展、基金课题、学科发展规划等情况汇报,对实验室年度工作进行了评议,审议了实验室基金课题立项、结题。形成意见如下: 1.本年度实验室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的技术支撑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特别是生态设计并监造的防城港西湾红沙环海堤生态化建设案例入选了全球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八大案例,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同意4项系统性课题和2项开放基金课题结题。 委员们建议:1.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对创新基地及合作科技公司的支撑作用。2.优化依托单位的财政预算结构,把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纳入年度财政专项预算。3.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国际交流,提高实验室创新成果的国际彰显度。 图1 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撰稿:史小芳 供图:史小芳 审核:周浩郎...
-
2023年1月31日,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在线上(腾讯会议号:258-857-012)召开了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2022年年会,13位委员全体出席了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宜辉教授(杰青)主持了会议。学术委员会听取了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工作进展、基金课题、学科发展规划等情况汇报,对实验室年度工作进行了评议,审议了实验室基金课题立项、结题。形成意见如下: 1.本年度实验室在项目立项、论文发表、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影响力显著提升;特别是服务国家和地方的技术支撑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 2.同意2项系统性课题和5项开放基金课题结题,审议通过7项系统性课题立项。 委员们建议: 1.进一步优化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技术体系,积极推广至全国乃至东南亚;加强成果凝练,组织奖项申报。 2.推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连通性的顶层设计与研究;积极申报重大重点项目以及标准立项和编制。 3.借助广西海洋科学院成立的契机,多途径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对外交流。 图1 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撰稿:史小芳 供图:史小芳 审核:周浩郎...
-
2023年12月23-24日,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在线上(腾讯会议号263-370-683)召开了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2023年年会,13位委员全体出席了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宜辉教授(杰青)主持了会议。学术委员会听取了实验室2023年度工作进展、基金课题、学科发展规划等情况汇报,对实验室年度工作进行了评议,审议了实验室基金课题立项、结题。形成意见如下: 1.本年度实验室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的技术支撑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特别是生态设计并监造的防城港西湾红沙环海堤生态化建设案例入选了全球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八大案例,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同意4项系统性课题和2项开放基金课题结题。 委员们建议:1.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对创新基地及合作科技公司的支撑作用。2.优化依托单位的财政预算结构,把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纳入年度财政专项预算。3.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国际交流,提高实验室创新成果的国际彰显度。 图1 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撰稿:史小芳 供图:史小芳 审核:周浩郎...
-
2021年12月11日,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在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召开第三届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16位新老委员出席了会议。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范航清研究员主持了学术委员会换届,选举张宜辉教授为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沙忠利研究员和陈小勇教授为副主任。张宜辉主任主持了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修订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术委员会听取了实验室2021年度工作、基金课题、“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等情况汇报,对实验室年度工作进行了评议,审议了实验室基金课题立项、结题,讨论了实验室“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框架。 学术委员会认为重点实验室在本年度取得了优异成绩,影响力显著提升;特别是依托人才小高地,有力推动了实验室的发展。同意2项系统性课题和1项开放基金课题结题,审议通过1项系统性课题和2项开放基金课题立项。 委员们认为红树林是重要的滨海湿地战略资源,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省级红树林重点实验室,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