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26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又一次参加北海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活动周活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多年来,中心不仅连年参加在南宁举办的广西科技活动周活动,也一次不落地出现在北海市的科技活动周现场,还多次在海洋日、环境日、地球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科普,以提高民众科学意识为己任,努力实践科技服务社会的初心和使命。 在本次北海市科技活动周现场,中心工作人员接待了到场的市民和群众,热心地为他们科普红树林、珊瑚礁和候鸟知识。科普是科研机构的义务和责任,义不容辞,对此,中心一直谨记并付诸行动,几十年来未曾懈怠。当红树林更为人所知,当珊瑚礁保护更多人参与,当迁飞候鸟更多人关注,便体现了科普工作的重要,彰显了科普工作的价值。开展科普,中心将持之以恒;服务社会,中心会一如既往。 图 1 中心参加北海市科技活动周活动的科普资料和宣传品 图 2 中心工作人员在北海市科技活动周现场为群众科普候鸟知识 作者:周浩郎 照...
-
2021年5月6-16日,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宋桂雪教授团队一行3人到我中心进行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实验及交流,并到北海垌尾红树林区进行了红树林湿地样品的采集与初步分析。 中心红树林与滨海湿地研究室潘良浩助理研究员接待了宋教授团队一行并于5月6日、5月11日陪同研究团队前往北海垌尾红树林区进行了红树林湿地表层间隙水、沉积物及植物样品的采集,并在室内进行了红树林间隙水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提取分析。 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方面表示希望能根据广西典型滨海湿地的特征,结合国家需求研究海洋负排放、蓝碳技术,加强在海岸带湿地沉积物/土壤有机质、DOM分子组成、有机结构等的基础研究,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更多实质性的交流与更深入的合作。 于垌尾红树林区合影 于垌尾红树林区进行样品采集 红树林间隙水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提取分析 撰稿:潘良浩 照片:潘良浩 审核:周浩郎 ...
-
2021年5月6日,《广西科学》和《广西科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黎贞崇和副主任陆雁前来中心为科研人员做专题讲座,分享《广西科学》与《广西科学院学报》办刊特色及发展思路和《广西科学》与《广西科学院学报》专刊的组织和实施。黎贞崇副主编从办刊特色和办刊经验方面介绍了两刊的发展历程,陆雁副主任从专刊策划目的、专刊组织实施过程和出版效果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专刊出版的经验。 《广西科学》和《广西科学院学报》是广西科学院开办的两个综合类地方性科技期刊,其中《广西科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综合性理工农医类的核心期刊。黎贞崇副主编对中心在期刊发展壮大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编辑部还就策划中心成立三十周年专刊相关事宜与中心领导及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专刊在记录中心三十年发展历程的同时,增强期刊和中心的学术影响力。 《广西科学》和《广西科学院学报》编辑部工作人员此次来访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动下基层服务科研人员,为科研人员答疑解惑,给科研人员指点迷津,是编辑部服务科研、...
-
2021年4月25日,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CAMC)”的支持下,由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主办,北海新绎游船有限公司、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和北海探索潜水运动基地有限公司协办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培训在广西涠洲岛启动,为期4天。本次培训内容聚焦于珊瑚礁保护、渔民水下作业安全、替代生计、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公众宣传等方面内容。 当日上午,为了让学员更了解珊瑚礁生态系统及其资源现状,主办方分别邀请了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周浩郎研究员做题目为《珊瑚礁健康与珊瑚礁鱼类》的报告,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王欣副研究员做题目为《珊瑚礁监测及生态修复》的报告,广西防城港市档案馆副馆长苏搏题目为做《珊瑚礁生态系统与渔业资源保护探讨》的报告和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周佳俊老师做题目为《老鼠、海鸟和珊瑚礁之间的生态联系以及相应的保护对策》的报告。 珊瑚礁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其退化和与我们息息相关。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能让学员们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及其渔业资源现状有所认知。同时,也借此展开宣传...
-
2021年4月21日,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树基、副主任谢松光等一行7人来访,就红树林修复研究及双方合作与中心人员进行了座谈。中心主任助理邱广龙、王欣、廖馨,海洋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吴斌等出席座谈会。 会上,邱广龙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中心的发展历史、研究领域、科研成果等情况,双方交流与探讨了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所涉及的近海海域研究内容。高树基主任表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是相关联的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其研究对海洋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双方以此次座谈会为起点,基于中心的研究领域及科研成果,加强交流,寻求合作。随后,来访人员参观了中心的微缩滨海湿地、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境模拟实验室、标本展示室等专业特色展示平台。 海南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5年6月筹建,2016年7月获批建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南海海洋资源进行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目前海南省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以来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 &nb...
-
2021年4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天晓带领所人事处副处长李秋娇、世界民族研究室主任刘泓、张育瑄博士到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开展座谈,看望慰问挂职干部张姗,并对其进行了中期考核。张姗于2020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派至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进行挂职锻炼,目前任红树林与滨海湿地研究室副主任。 首先,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中心主任范航清对赵天晓一行表示欢迎,并对中心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赵天晓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三大定位,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和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历来重视对青年学者和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其中挂职锻炼就是帮助青年学者和年轻干部探索实践与快速成长的重要一环,其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对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为挂职人员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和岗位表示感谢。其后,挂职人员张姗汇报了半年来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工作情况、生活情况。...
-
2021年3月12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洲在北海市政协主席毛艳琼的陪同下到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进行考察。 基地负责人向黄副主席一行介绍了创新基地的建设理念、发展规划、建设历程及在研项目情况,并对正在实施的虾塘红树林生态农牧场项目进行了详细讲解。黄副主席参观了红树林生态及气候模拟系统、林贝蟹共生海水生物净化系统、地埋管网原位生态养殖系统等项目现场,对我中心开展的红树林生态建设和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肯定,对基地的科研及建设需求表示了深切的关心。 北海市政协副主席叶宗沛、海洋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廖克辉等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陪同考察。 撰稿:童立豪 摄影:姚力照、童立豪 审核:周浩郎 ...
-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红树林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8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于2020年11月在北海市召开了“全区红树林资源保护修复工作会议”,对计划的实施进行了动员部署,并决定由下属国有企业广西八桂林木花卉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八桂公司”)牵头解决红树林种苗供给(甲方)问题,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提供科技保障(乙方)。 2021年1月6日在考察完北海山口苗圃选址之后,甲乙双方在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举行了“广西真红树植物生态苗圃建设与育苗技术转让和技术指导合同”签字仪式。根据合同,2021-2023年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将指导八桂公司进行苗圃选址和苗圃建设方案编制工作,提供苗木培育与苗圃海洋动物养护成套技术,并培训技术骨干。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高度重视本次合作,亲临签约仪式的领导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种苗站站长黄伯高、种苗站调研员彭文胜和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张小副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