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即将迎来成立30周年。为总结过去思考未来谋划发展,2020年12月4日,中心召开战略咨询会,邀请区内16个单位的22名涉海资深专家前来出谋划策,并借此机会,感谢这些老专家多年来对中心的关心和支持。 上午,在中心主任范航清研究员带领下,与会专家参观考察了中心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了解虾塘红树林生态农牧场、林蟹贝共生净化系统、跑道式养鱼、滨海耐盐植物苗圃等;下午,广西科学院副院长吕郁彪主持了在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战略咨询会。会上,范航清研究员介绍了中心30年来的发展、成果和学科布局,专家们先后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建议中心: 1.梳理中心成立以来系统的红树林生态研究成果并报奖; 2.抓住“十四五”的机遇,重视国际合作,抢占在“一带一路”中的带头地位; 3.保持特色、扩充体量、错位发展、打造一流; 4.重视人才引进,改善人才待遇。 本次会议由广西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人才小高地主办。 撰文:王 欣 供图:王 欣 审核:周浩郎 ...
-
2020年12月4日上午,应北海市实验学校的邀请,中心副主任阎冰研究员在北海市实验学校多功能报告厅为五年级300多名学生作了题为“关爱海洋生物”的科普讲座。阎冰研究员从同学们熟知的海洋生物讲起,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了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提高了同学们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认知。他还从海洋捕捞过度的影响入手,告诉同学们如何采取行动保护海洋生物。他强调,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管好嘴和胃、手和脚,不吃和不捕珍稀的海洋生物,并与家人一起共同实践,还需要学习海洋知识,科学地参与保护行动。讲座的最后,阎冰研究员为学生们播放了由中心副主任周浩郞研究员创作的歌曲《我爱南沙,我爱珊瑚》。讲座共计用时1小时,现场反响热烈。同学们都被海洋生物的精妙所吸引,表示会从自身做起,保护好海洋生物资源。为表示感谢,校方还为阎冰研究员颁发了证书。 本次讲座由实验学校和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共同开展,是对北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暨“关注海洋 保护海洋”海洋科普教育系列活动通知的响应,...
-
2020年12月7日上午,为普及科学知识,拓宽青少年的科技视野,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中心与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签署了共建滨海湿地科普教育基地合作协议,范航清主任和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庞毅校长代表各自单位签字。根据协议,中心将利用现有实验室、野外基地/试验站等资源条件和科技人员,为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提供参观、实习和探究等科普活动的公益服务,普及科学知识,共建滨海湿地科普教育基地。 图1 中心范航清主任与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庞毅校长签署合作协议 文:史小芳 图:史小芳 审核:周浩郎 ...
-
2020年11月26日下午,在海洋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廖克辉陪同下,由广西干部学院组织的全区人才工作者培训班一行80人到我中心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参观学习,并开展现场教学活动。 创新基地负责人向培训班学员介绍了我创新基地的建设理念、发展规划及在研项目情况,并现场对正在实施的虾塘红树林生态农牧场项目进行了详细讲解,期间学员们对红树林生态及气候模拟系统、林蟹贝共生海水生物净化系统、地埋管网原位生态养殖系统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我中心开展的红树林生态建设和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肯定,并表示以后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学习的愿望。 撰稿:童立豪 摄影:姚力照、童立豪 审核:周浩郎 ...
-
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是重要海洋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引起的滨海生态系统演变异常、生态安全事件和生态气象灾害的增加,近海环境生态退化等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加以应对和解决。滨海湿地研究的多圈层耦合、跨学科交叉发展是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为落实规划,我中心于2020年11月10日特邀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等单位专家学者召开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广西北部湾区域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环境面临风险大科学问题研讨会议”。会议在我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共有30人参加会议。 会议内容主要为探讨近60年来气候及气候变化对北部湾区域红树林、珊瑚礁的影响,以及讨论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生态系统气象监测评估关键技术。 会议安排了三场主题报告。中心新入职员工林明晴做了题为《北部湾珊瑚白化事件》的报告,介绍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涠洲岛、海花岛、防城港等地珊瑚的白化情况。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的首席专家莫伟华研究员做了题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广西北部湾区域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环境面临...
-
2020年10月22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党委委员、监测分院任建福院长一行四人来访,与中心有关科技人员就广西滨海湿地试点调查及评价进行交流。中心主任范航清研究员对任院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座谈会上,双方就滨海湿地的调查、评价交换了意见,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希望以此合作为契机,集中各自优势,共同为广西滨海湿地的调查试点和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中心副主任周浩郎、红树林及滨海湿地生态研究室、海洋生物及技术研究室及信息与数据研究室等有关科室人员参与座谈。 撰文:陶艳成 照片:陶艳成、王欣 ...
-
2020年 8月 23-29日,“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的保护监测与生态修复”高级研修班在广西北海举办,共有59名学员参加。本次高级研修班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主办、广西科学院承办,由广西红树林中心、广西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人才小高地、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太平洋学会红树林海草分会和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专业委员会联合协办。 本次研修班聚焦于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为学员进行一周的前沿理论和实践培训,学习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保护、监测与修复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培养滨海生态学领域的高级科技人才,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24-25日,研修班于组织学员分别在中心的 “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和金海湾红树林及涠洲岛开展了现场教学,参观了中心自主创新的红树林虾塘农牧场,了解北海城市红树林的保育和利用对策,参观了中心的涠洲岛珊瑚礁修复苗圃并潜水观看了修复的珊瑚礁。通过现场教学,展示了中心在滨海湿地保育和利用方面的探索和成果...
-
2020年10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在北海市组织召开了红树林保护修复科技座谈会,会场设在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黄政康、广西科学院副院长吕郁彪出席座谈会,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广西林科院、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有关专家、自治区林业局相关部门和相关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防护林场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座谈。 本次会议的召开,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红树林保护修复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全面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科技支撑。在会议上,黄政康指出,近年来,广西在红树林保护修复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出台了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扭转了红树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但是,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如红树林面积增长不足,生境退化,外来生物入侵等。在红树林保护修复方面,科技支撑捉襟见肘,研究基础比较薄弱。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保护现有红树林,科学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要梳理关键环节和领域的科技需求,统筹科研力量,形成...